中国制造的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在山东青岛正式发布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28 08:06:53

  中新网青岛6月26日电(记者 胡耀杰)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联合青岛地铁集团为青岛地铁1号线研制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26日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该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具有更轻更节能等显著优势,引领地铁列车实现全新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新车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实现了车辆性能的全新升级,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该车通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辆实现大幅减重。与传统金属材料的地铁车辆相比,该碳纤维地铁车辆的车体减重25%,转向架构架减重50%,整车减重约11%,运行能耗降低7%,每列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

  此外,该车采用更高性能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车身强度,而更轻的车身使列车拥有更优异的行驶性能,不仅可满足线路更严格的轴重限制要求,还减少了对车轮和轨道的磨耗。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碳纤维地铁列车主任设计师刘金柱介绍,得益于碳纤维轻量化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碳纤维地铁列车的轮轨磨耗显著降低,大幅减少了车辆和轨道的维护量。同时,该项目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碳纤维列车SmartCare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整车安全、结构健康及运用性能的自检测与自诊断,提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列车全寿命周期检修成本降低了22%。

  目前,该碳纤维地铁列车已完成厂内型式试验。按照计划,今年年内将在青岛地铁1号线投入载客示范运营。

  当前,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打造高效低碳的绿色城轨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碳纤维代表着未来轻量化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的问世,推动了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由钢、铝合金等传统金属材料向碳纤维新材料的迭代,打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结构减重的瓶颈,实现了中国地铁列车轻量化技术的全新升级,将为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城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完)

  平陆运河设计总牵头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海涛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时称,平陆运河打通西江和钦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直达钦州湾海域。西津库区的水面与海平面之间有65m左右的落差,在134公里的运河上,需要建设三个梯级的航运枢纽来克服水位落差。

  甘肃药材资源丰富,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广东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全国居首,中医药产业链先进完备;澳门将中医药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香港吸引全球中医药创新要素资源强劲,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王子谦

  “据我了解,部分英国大学附近出现了房源紧张的情况,租房难和租金上涨的情况确实存在,如果不提早订房有可能没房住,或支付更高的租金。”Vicky说,受多重因素影响,英国房租去年普遍上涨,我租住的房子租金也略有上涨,每月要多支付50英镑。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消费场景快速恢复,居民被压抑的消费意愿也会随之释放。伴随生产生活快速恢复,经济持续复苏,就业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也会进一步提升。随着市场逐渐稳定,居民储蓄有望在2023年流向消费市场。此外,中国官方已经将促进消费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在近期出台。上述这些因素都将支持消费的恢复。

  今年58岁的覃柳宜是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金城江车站派出所六甲警务区的驻站民警,警务区只有他一人,今年是他独自坚守这里的第5个春运,也是他从警34年来在小站警务区工作的第24个春运。5年来,覃柳宜安全守护六甲警务区47公里的铁路线,为铁路运输安全添一份安心。

林子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