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布局,六大机构看好这些主线!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3 01:31:17

  5月最后一周,A股市场整体延续震荡调整态势,三大股指全月均收跌。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或将逐渐进入基本面验证的休整阶段,A股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投资者保持乐观和耐心。

  配置层面,机构建议,广义高股息资产、资源股、业绩改善预期板块与产业主题板块等值得关注;港股方面,高股息和互联网方向可以在回调之际积极布局。

  影响后市投资大事件

  苏州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6日2日,苏州市房地产长效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苏州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在苏州市购买或拥有合法产权住房且实际居住的非苏州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落户;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自主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开幕

  6月1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开幕。此次车展汇集100余家整车品牌,带来超1000款车型集中展示。不少车企展示智能网联、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

  多个指数样本将于6月17日起正式调整

  机构后市投资观点

  A股市场或将逐渐进入基本面验证的休整阶段。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定挑战,需政策端持续发力,但从更长时间周期的维度看,随着本轮政策托底的基本面拐点得以确认,市场有望走出休整蓄势的阶段,进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中期看,我国优势制造业有望成为主线。

  后市配置,建议守住基本面未验证明显回落的广义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电力、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等;短期科技成长修复行情已启动,相对性价比较高,重点关注华为链、AI手机、汽车IT等;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方向建议在回调之际积极布局。

  总体来看,今年的市场仍以快速轮动、政策催化的结构性行情为主。6月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向:出口窗口期机会、新质生产力方向、部分景气改善的消费领域,同时关注地产政策的推进和效果。具体涉及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机械设备(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家电(白电、小家电)、农林牧渔(养殖业、种业)、食品饮料等行业。

  博时基金:坚持“哑铃”策略布局

  近期A股市场有所回调,板块之间出现轮动效应,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有所回落。从市场角度来看,A股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建议投资者保持乐观和耐心,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配置上坚持“哑铃”策略布局,一头是资源,看好中期资源牛市,另一头是“价值+科技”,博弈短期复苏行情。

  南方基金:人工智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 机遇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而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现在AI大模型在创意产业、教育、医疗、智能汽车、科研和工业生产已经开始有应用落地,未来随着算力的持续提升和模型的持续升级迭代,AI大模型对于整个世界的感知理解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也有望进一步拓展。

  长城基金:价格弹性可能是二季度关键因素

  在经济景气和市场盈利有望回升的背景下,价格弹性是二季度关键因素,资源品表现值得持续关注。对于进攻方向的选择,业绩改善预期板块与产业主题板块是阶段性重点方向,前者可关注生猪养殖、工程机械、基础化工、消费电子、地产产业链等,后者可关注AI产业链相关股票。

 

责任编辑:何俊熹

  此外,据中新经纬梳理,湖北的武穴农村商业银行、黄梅农商行、罗田农商行,广东的南粤银行、广州银行、澄海农商银行,陕西铜川印台恒通村镇银行,内蒙古的包头市昆都仑蒙银村镇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均在近期下调了存款产品利率。

  对于李尚福履新后的首次出访为何选在俄罗斯,一位匿名军事专家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关系好,两军关系就好;两军关系好,两国关系会更好,李尚福上将应邀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防长将具体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在国际安全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军的友好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4月10日,主要是“联合震慑,孤岛封控”。如果说前两天主要兵力在台岛周边,那么在台岛整个围起来之后,就把兵力往东指向,进一步向太平洋延伸,主要是拒止外部势力干预。一方面封岛,另一方面拒止外部势力干预,最后完美实现目标。

  实际上,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沈阳人口增量近些年来主要依赖于机械增长。据沈阳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05.1万人,占沈阳市常住总人口的22.61%,比2010年六普时期增加114.4万人,增长126.13%。

  去年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后,在一次公开场合,卢拉谈到当下最紧迫的问题,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以去年中韩纪念建交30周年为起点,我希望中韩关系能在新的30年里向前向好发展。”谈到重塑韩国民间对华认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要警惕部分韩国民众的“厌华”情绪会牵制韩国政府推行友好的对华政策,并给外部力量离间中韩关系提供空间。他建议中韩政府层面要合力解决共同的难题,发掘新的利益增长点,如尽快升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强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供应链稳定和对第三方市场的共同开发等。两国民众和媒体都要“平视”对方,积极评价对方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并通过频繁交流消除心理隔阂和误解。

周佳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