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视频丨自信之基 力量之源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03 14:34:24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浩荡向前,历经风雨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历久弥新。

  “我作为国家主席,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 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

  在习近平的从政生涯中,每到一处他都高度重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些年来,从北京故宫,到陕西西安博物院;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到河南安阳殷墟……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2023年6月,在出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深邃思考娓娓道来。他对大家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追寻文明根脉,每到一地,他都会结合实际,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悉心指导和部署。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监 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杜晓东 吴璇

  编 导丨刘雪锋

  剪 辑丨严佳

  配 音丨王帅天

  音 编丨王博谦

  资 料丨张鑫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2月5日电 题:新疆哈密何以成为西北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与《中国诗词大会》开展深度合作的六年来,奉节紧扣节目弘扬的时代主题,以诗词为引,将奉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壮美的自然山水、秀丽的风景名胜、热情的人文风俗、崭新的城市风貌以及高速的产业发展等展现在世人面前。

  交通的便利、景区的提档升级让奉节这座诗城的荣光更加璀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学者纷至沓来。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奉节累计接待游客2560.01万人次、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143.7亿元、增长20.7%。2023年春节假日七天,奉节县共接待游客89.81万人次,同比增长42.04%,旅游收入达66828.06万元,同比增长37.69%。

  孔思达注意到,新西兰和中国两国领导层近期都有变化。世界各国政府将开始与中方新同行建立关系和往来,这个舞台会变得越来越繁忙。新西兰也应该这样做,尽管新西兰领导人在大选前较少出访,这使得2023年出访的窗口很小,但必须保持开放。

  儿时,倪建纲就常听长辈们说起乾元舞龙的历史,每年元宵节万人空巷赏舞龙的壮观场面,更是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每天巡查线路必去“打卡地”是全长近25公里的台特玛湖特大桥,它是新疆最长的铁路桥,跨越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湿地。冬季在湖区排查铁路安全隐患很危险,虽然湖面结了冰,但不少冰面并未冻实,稍不注意就可能失足掉进冰窟窿,行走在冰面上的三人像小学生一样手拉手,以防意外的发生。

赵佳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