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构建大保护格局,让文化遗产惠及民众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4 20:37:34

   【文化中国行】 

  近年来,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文博景点一票难求,“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越来越热;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舞剧《只此青绿》、电影《长安三万里》等传统文化作品频出爆款,风靡一时,引领风尚;“文博热”“考古热”“诗词热”持续升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敬惜爱护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越发浓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从“重视文物保护”,到“全面关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再到“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视文物保护之心一脉相承,具体政策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文化遗产保护不可只谋一域,当谋全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提出“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如今,无论是漫步在拙政园、退思园、网师园,还是流连于沧浪亭、狮子林、耦园,感受古典园林的精致,赏一出园林版昆曲,看一看“园林外移”的小桥流水,让人充分领略江南水乡的雅致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认为,要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整体保护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文物保护单位非 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乃至山水环境共根同蒂,连枝带叶,血肉相连。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遗产,融入时代的朝气,焕发蓬勃的生气,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构建大保护格局,让文化遗产滋养社会、惠及民众。

  令记者惊喜的是,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小林漫画”加盟,小林老师用既温暖又深刻的方式,通过作品寄语2023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从正定古城、山西南部早期建筑,到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再到延安革命旧址群,一大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十年来,我国通过抢救保护在地震、台风、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受损文物,启动实施并扎实推进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木版年画、澄泥砚、面塑、剪纸、宫灯……临近春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非遗年味”渐浓。当地手艺人或印、或刻、或捏、或剪、或雕,一件件作品跃然指尖,民众感受着过年的乐趣。

  伟大时代是由每个人来书写的壮丽篇章。从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上摘金夺银,到科研人员全力攻关“卡脖子”的技术壁垒;从亿万农民在希望田野上耕作出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守护人民健康安全……星光不问赶路人,成果属于奋进者,千千万万的人们用汗水和智慧,汇聚成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新时代。微光汇聚,熠熠生辉。一次次披荆斩棘、一场场硬战攻坚、一份份职责所在,都是“五个一百”活动关注之所在。为网络空间汇聚正能量暖流,需要从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地方出发,“五个一百”活动以此为引领,为更多人展现出日新月异的中国、欣欣向荣的时代,以及自信自强的人民。

  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22)和《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近年来一系列顶层设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就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法院 聂菁

黎任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