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成为中小学教师“好帮手”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26 17:30:15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张淑芬

  “走在绿树葱茏的山间小路上,耳边传来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唱,甜甜的空气令人陶醉。盘山小路高低错落,蔓延曲折……”齐鲁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刘俊驰提交作文后,作文大模型迅速给出反馈:“作文写得很好,但建议加入更多情感元素。”

  6月下旬,记者在齐鲁师范学院旁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作文批改课。这款作文大模型的全称是“齐鲁师范作文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它不仅能为每篇作文提供“作文总评”“结构点评”,还能给出“作文润色”的详细建议。

  事实上,作文大模型只是齐鲁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齐鲁师范学院AI教研院”)科研团队众多创新成果中的一个。他们打造的AI赋能教师全场景工作,不仅涵盖课程研发、教学准备、教学执行和学生评价,还涉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行政工作等多个层面。

  提供精准作 文辅导

  对每位语文教师而言,批改作文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于冬燕坦言,修改一篇作文至少要5分钟,若一个班级有50位学生,那么批改全部作文将耗费四个多小时。

  经过多次体验,于冬燕对大模型的评价是:“精准、实用,值得点赞。”这完全颠覆了她之前对AI批改作文的认知。她曾怀疑,冰冷的模型能否修改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然而,多次实践让她深刻感受到,这款作文大模型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让作文保持学生的独特个性,避免千篇一律。

  齐鲁师范学院AI教研院院长刘斌告诉记者,作文大模型是以数百万篇学生作文、数十万道作文题目及数万份写作教材数据为基础进行训练的,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同时,还邀请了国内优秀的语文教研团队参与其中,制定了作文评价及批改的标准,并遴选了数百名作文数据标注员精心标注,保证了模型训练数据的准确性。

  为何构建作文大模型?齐鲁师范学院AI教研院教师李成飞表示,作文因主观性强且在考试中占比较大,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家长普遍感到辅导孩子作文十分困难,无从下手;而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由于时间紧迫,往往不能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作文内容。作文大模型的出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作文批改与辅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批改只是AI赋能教师的一个场景。齐鲁师范学院的科研团队正致力于将AI技术应用于更多教育领域,为教师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支持。

  生成课堂教学“画像”

  李成飞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输入到大模型中,十几秒之后,一幅包含“群山上的明月、窗边的床榻、洒在地面的月光”等诸多要素的唯美画面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AI技术,根据古诗内容,展示符合孩子们理解能力的图画或动画场景,从而帮助他们更直观感受古诗的意境。”李成飞说。

  对教师而言,大模型带来的便利远不止于此。李成飞举例,在教学研发方面,只需输入相关课程需求,教学PPT和教案便能一键自动生成,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而高效的服务。

  此外,教师可通过AI模型精确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AI还能实时采集教师授课的语音,将其转化为文字,通过后台的综合分析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AI会记录整个课堂过程,重点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PPT展示效果、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氛围等,并最终形成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准“画像”。

  教师评价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认为,从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科学的评价观念有待普及,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评价方法也需进一步改进。人工智能为教师评价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这一投资超9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并可能转化为地缘经济优势。新亚欧大陆桥也使哈萨克斯坦拥有了一条驶向大海的快捷通道,对于无法进入海上贸易路线的哈萨克斯坦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也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岭南美术源远流长,自南汉以来,便有萌发,至明清两代,岭南绘画初放异彩。清末宋光宝、孟觐乙将没骨花鸟画引入岭南,影响到居巢、居廉等人。民国时期,岭南成为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艺术革命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岭南画派”。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画家,他们师承同脉,游学相似,虽面貌有别,但精神一致,主张折衷思想与求变精神,善于写生和表现现实题材。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2/92/16489766713870742004.jpg" alt="" />

<strong>  “阳康”者照料感染者 这项服务靠谱吗?</strong>

  ——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四是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创制一批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粮食单产由2012年的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90余万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早查、早筛、早诊、早治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获批I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达到现在的80个。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投入使用。

陈伯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