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盟出手了!

来源: 安徽网
2024-06-18 15:49:27

  文/李晓喻

  中国对欧盟出手了。

  1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依法维权

  根据公告,商务部于6月6日收到中国畜牧业协会代表国内猪肉及猪副产品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称,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商务部的初步审查,申请人相关猪肉和猪副产品的合计产量符合相关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因此,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此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在中欧电动汽车经贸摩擦持续背景下,中国对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备受关注。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利。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欧盟相关行业面临“噩梦”?

  中国国内产业认为,欧盟生猪及猪肉行业得到了巨额支持和补贴,这使其能够保持低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长期居于第一大进口来源。

  根据欧盟2023-2027年中期预算,欧盟直接支付给各成员国的农业补贴为1940亿欧元,年均388亿欧元,其中欧盟农业补贴的82%或都流向高排放畜牧业。

  如果中国真的裁定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并因此征收反倾销税,对欧盟相关行业来说将是不小的打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也是欧盟猪肉最大出口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年均比例达54%,构成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主要部分。

  此外,2020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自欧盟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年平均数量高达225万吨,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3.37%。和国内单家企业平均市场份额0.02%左右相比,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大。

  中国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写道,欧盟猪肉生产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欧盟生猪出栏量占全球总的比重为18.22%,全球排名第二。2020—2023年期间,欧盟猪肉平均年产量达2265万吨,但同期欧盟内部的年均猪肉消费量仅有1839万吨,存在年均426万吨的过剩产能。

  如果缺少中国市场,这些过剩的猪肉产能将很难消化,欧盟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也会大打折扣。

  欧洲行业高管和分 析师普遍认为,若中国限制从欧洲进口猪肉,欧洲猪肉行业将面临“噩梦”。

  其中,作为欧盟内部对中国最主要的猪肉供应国,西班牙和法国受到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

  西班牙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约15亿美元的猪肉。据外媒报道,法国猪肉行业协会Inaporc副主席蒂埃里·梅耶称,“没有中国市场,企业很难生存”。

  “邮轮建造的功夫在造船技术之外,舾装和管理模式是关键。”陈斌毅解释说,邮轮设计建造复杂,需要的配套厂家多、建造周期长,各个环节协同并行的难度极高,欧洲很多船厂延续上百年,经过几代、十几代人,在经验、技术、管理模式和配套产业上的积累,不是在一朝一夕间能超越的。

  国内“有闲有钱”群体以中老年为主,随着老年旅游市场逐渐饱和,旅行社和邮轮公司为获客开始走低价路线,进一步压缩了邮轮利润空间,豪华邮轮难以为继,亟须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突破口。

  薄板虽轻,却易变形,进而导致船体结构错位,影响美观。为此,外高桥造船增建了邮轮专用薄板智能生产车间,采用激光切割、激光复合焊等技术,提升薄板调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

  包氏兄弟祖籍浙江宁波,系英籍华人,在香港航运界举足轻重,尤其是包玉刚,其船队规模达2000多万吨,号称“世界船王”。如果包氏兄弟能在国内船厂订船,中国船舶进入世界市场将事半功倍。经过联系,包玉星很快做出回应,将原计划在日本建造的2艘2.7万吨散货船改在中国建造。但对方也提出,“要按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建造,由英国劳氏船级社监造。”这两艘船就是后来的“长城”号和“望远”号。

  为了从源头控制重量,首制国产大型邮轮大量使用了4~8毫米薄形钢板。钢材运进外高桥造船厂时,十几米长的薄板显得十分“纤弱”,像是巨型面条,被小心翼翼地卸载,整个运输过程中,薄板时刻保持平直状态,被送进车间裁切。

  袁永华透露,如果是远销欧美、利润高的产品,机器换人的收益也高,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投入智能化。但对于中小企业,即使有政府补贴,也难以转型升级。“我们企业冲床岗位部分智能化了,但装配还没有智能化,不光投入大,而且可能还没有人工效率高。”

张瑞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