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千里行 “新马可·波罗”抵杭州 访“最美丽华贵天城”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16 16:34:45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 (王题题)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下称“京杭对话”)将于17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6月15日,作为“京杭对话”重头戏之一,“千年运河千里行 ‘新马可·波罗’游记”采风团从北京沿着大运河南下,抵达南端终点——浙江杭州。

  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周刊、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拱墅区人民政府、临平区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首都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支持。

  当天,由“新马可·波罗”代表以及中外媒体代表组成的采风团打卡杭州。他们走近西湖六公园马可·波罗雕像、乘坐运河游船、走进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感受江南古运河如何焕新重生,展现运河文化的古时代新风貌。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国家文化名片和世界文化遗产,几千年来,谱写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运河故事”。其中就有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北京沿着大运河到杭州的游记故事。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并描述杭州的西湖为人间胜景。为纪念这位友好使者,杭州在西湖旁塑起马可·波罗纪念雕像。

  当天,“千年运河千里行 ‘新马可·波罗’游记”采风团抵达杭州后首站便是前往马可·波罗纪念雕像。在纪念雕像前,采风团成员们循着马可·波罗视线的方向,感受“人间盛景”西湖的魅力。

  行程继续,采风团从武林门码头登上运河游船一路向南,前往大运河南端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其间,采风团成员们在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的讲解中,欣赏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古今交融的独特景致,比如从工业遗存摇身一变成“网红”打卡点的小河公园,感受大运河保护的时代意义。

  登上拱宸桥附近的土特产码头,采风团走进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在街区里,他们体验了运河拱辰茶集茶艺、戏曲、国风主题巡游等,还走进了杭州Homestay“运河人家”吴理人民俗艺术馆以及觅会Mystery,学习绘制运河民俗画,聆听运河故事,感受江南古运河人文生活的烟火气。

  此次采风团成员之一,来自意大利的网红博主瑞丽透露,虽然她已在杭州生活多年,也在此成家立业,但其对大运河的了解知之甚少。此次“新马可·波罗”游记的杭州Homestay体验活动,让她近距离体验了运河人一天的日常生活,对大运河文化、民俗、美食有了深刻的了解。

  她表示,700多年前,他们的前辈马可·波罗曾来到杭州。她希望通过她的社交平台传播,能吸引更多的“新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此外,为让“新马可·波罗”更好地感受江南古运河的古韵今辉,当晚,采风团泛舟于杭州历史上第一条运河——上塘河,观看中国首部江南古运河文化实景演出《如梦上塘》,在“行进+沉浸”观演方式中,尽享一场跨越千年的运河文化视觉盛宴。

  采风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文化的运河,更是一条连接世界的运河。在杭州,他们看到了运河文化更多新的表达形式,也感受到了“活着的运河”的生命力。(完)

  在时代翻涌的波峰浪谷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正得益于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方位变换,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除了故事内核之外,《中国奇谭》采用的不同美术风格和制作手法也值得关注:《小妖怪的夏天》借鉴中国画技法,《鹅鹅鹅》采用素描式画法,《林林》是三维动画,《小满》是剪纸定格动画,《小卖部》是三渲二动画……创作者用蕴含中国美学的画风,为观众编织了一个个或诡异、或神奇、或浪漫的奇妙梦境。

  2005年3月16日,担任了10年主唱的秦勇宣布离队 ,张克芃进入乐队担任主唱。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10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10日消息,2022年,克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对外投资平稳发展,稳中有进,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元人民币,增长5.2%(折合1465亿美元,增长0.9%)。

  “准70后”彭家文则长期在招行总行部门工作,历任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行零售综合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总行零售金融总部副总经理、副总裁兼总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郑州分行行长,2017年底至今任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

  促进农村人口持续增收。云南今年将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20万人以上。西藏明确政府投资项目所在地农牧民用工比例,力争今年农牧民转移就业60万人以上。

张雅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