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结束“山西行” 冀借交流共建“友谊之桥”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12 22:40:26

  中新网大同6月12日电 (记者 胡健)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12日结束山西行程,其间,中美青年参观古迹、共度端午、围绕电影交流、体验传统文化,短暂的7天行程让彼此结下深厚友谊,并期待未来中美青年间的更多交流。

  在山西大同,中美青年游览1500年历史的云冈石窟,在惊叹中国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人生多了一层思考。从事导演制片工作的美国青年瓦汉·贝德利安在石窟前踱步良久,此番游历也让他产生新的电影创意。

  “1500年前的中国古人,用100多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如此伟大的事,当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有多伟大。我想拍摄一部伟大的电影,并且希望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瓦汉·贝德利安说。

  在大同市文物修复非遗工作室,美国青年看到壁画、瓷器等文物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美国电影工作者克里斯托弗·佩利西耶戴上VR眼镜后,仿佛置身于洞窟内,他认为数字化保护的发展空间巨大,同时也为中国的文物保护形式感到敬佩。

  一行人在大同平城书院与来自当地的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着彼此的学习生活感受。在大同市美术馆,美国青年赞叹于当地展出的青少年画作,认为艺术的种子已在中国青 少年心中萌芽。随后,一行人在大同文瀛湖公园骑行,感受当地自然生态之变。

  随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岳嘉澍在与美国青年相处的几天时间里培养了深厚的友情,他认为中美青年之间有着彼此相互了解的意愿,只有更多的青年“走进来”“走出去”,才能不断加深中美青年之间的友谊。希望借此活动,让美国青年加深对中国和山西的了解,彼此珍藏这份珍贵的友谊。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田志萍看来,美国青年对中国充满好奇,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问题,并很乐意去尝试不同体验。如在平遥体验古老的推光漆技艺、在平城书院做香囊、在山西晋剧院体验中国戏曲等。此次活动让美国青年多维度地感知中国,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现代化发展,也让中美青年之间更加了解彼此。

  7天的山西行程,美国青年“打卡”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导演贾樟柯对谈交流,促进一系列中美电影人间的合作;做香囊、包粽子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观看《又见平遥》感悟中国的晋商精神……分别时,中美青年依依不舍,相互拥抱,期待未来再相会。

  此次由山西省青年联合会、山西省外事办等单位主办,山西传媒学院等单位支持协办的中美青年电影传媒交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的组成部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9日电 综合报道,新西兰总理阿德恩19日宣布将于2月辞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赞阿德恩是新西兰的坚定拥护者,也是自己的好朋友。他还发文期待与新西兰下任总理合作。

  责编丨刘瑞琳

  张卫民得知后,每天早上,准时到李大妈家清理垃圾,还会顺手帮李大妈把院子打扫干净。“疫情这3年多亏有老张,我被隔离那会儿,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来帮我清垃圾!”李大妈说。

  22日至24日,新一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前一股强度更强、影响范围更广,预计大部地区降温4~8℃,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中南部、江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0~14℃,局地16℃以上。26日至27日,还将有弱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因此,带着对地外文明的渴求,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将目光投于此星系。在2016年,科学家们在比邻星的周围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比邻星b,它处于恒星系统的宜居带,大小与地球相似,上面极有可能拥有液态水,一些乐观的科学家们甚至还怀疑上面有生命存在。

  乡村文化振兴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并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相结合。

杨佳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