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王晨阳: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如何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8 21:21:05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如何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专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积极探索实践,建立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开创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措施,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讲述中国的非遗保护实践如何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总结中国非遗保护20年来的成就以及中国成功的实践经验?

  王晨阳:概括来说,这20年来取得的成就包括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健全 、传承工作持续深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明显提高,以及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中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也是中国的独创。

  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公约》中没有“代表性传承人”的概念,中国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激发了广大传承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列入代表性传承人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得有明确的传承谱系,是有传承根脉的;其次是有技艺;第三是必须能传承,有传承。所以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是特别强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还体现着平等性。代表性传承人不论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大家都传承着中华文脉中某一部分的文化内容,站在整个文明的角度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有效激发了最大范围的传承群体,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带动了全社会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体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性互动。

  中国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有专门的机制和机构,划拨专项经费,这些支持都是别国不具备的。《公约》中许多重要理念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做出进一步阐发,例如《公约》强调社区、群体及个人,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公约》指出非遗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我们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非遗,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能力,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非遗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新社记者:如何理解非遗保护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间的关系?

  王晨阳: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公约》,2004年8月,中国成为第6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作为缔约国,中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积极参与《公约》框架下的各项工作,深度参与《公约》操作指南的制定和修订,曾三次担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已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中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还在北京设立了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为亚太地区成员国提供非遗保护培训服务,为全球非遗能力建设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公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于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并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社会相融合。《公约》的精神是互相尊重、增进了解、彼此欣赏,各个国家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都是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倡导以平等交流的精神来进行对话:我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也希望倾听到你的故事。通过非遗项目的交流,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共鸣不断生发,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很多非遗项目是以普通民众为代表的,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去英国的广东普宁英歌舞表演队,团员都是当地普通人,有教师、工人、文化馆员等,所以这种形式展示的就是中国当地民众鲜活的、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中新社记者: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如何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

  王晨阳:我就说非遗助力脱贫攻坚这一案例吧。

  中国的许多贫困地区有着具有当地特色、形式保存完好、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项目。通过保护传承使这些孕育在基层、扎根于民众的非遗项目带动当地增收致富,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图什业图刺绣是蒙古族刺绣的一种,特色鲜明,细腻质朴。在政府支持下,图什业图刺绣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荣誉称号。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非遗工坊相关工作,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国非遗工坊已达到6700多家,其中21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10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非遗工坊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依托非遗资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抓手之一。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涉及纺染织绣、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非遗项目,覆盖了44个脱贫县、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体现了各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成效。

  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当地的传承群体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经典案例和感人的故事,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提出的减贫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些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

  保护非遗符合人类的普遍利益。要坚持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作为,为保护人类共同遗产作出中国贡献。(完)

  受访者简介:

  王晨阳,1989年至2013年在文化部外联局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文化中心处处长,副巡视员;2013年至2015年在北京市东城区挂职任副区长;2015年10月起在原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工作,历任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司长。2024年3月,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在4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介绍通话的有关情况并强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一直在为和平发声,为和谈尽力,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中方立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中方将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站在县城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他常常把学生链接到其他城市,或是地球的另一边。他常讲自己去过的地方,长白山的石头带着大大小小的孔洞,因为这里曾是火山口,他让学生们想象岩浆在地里喷出遇到空气瞬间冷却的样子。他拿出自己拍摄的星空延时视频,讲解星星的转动如何体现地球的自转。他描述南极的极昼极夜,讲起地球的四季变化。 

  特约评论员 管姚:你的观察很敏锐。我留意到一个细节,甚至今天还有自媒体做起了翻译版本评点,对比诸如“隔岸观火”、“拱火浇油”及“趁机牟利”的金句提法,哪种翻译更贴切,更精准。博主的结论是,对照英国BBC同题报道,今天《华盛顿邮报》的转译版本完胜:China would neither watch the fire from afar,nor add fuel to the flames,let alone exploit the situation for profit。在我看来,美西方媒体的这种关注报道热度,正是大国分量大国影响力的具体折射。 

  但就因为中国高级外交官在法国某电视台与人辩论时说了些什么,就引起美西方一些反华舆论沉渣泛起。更兼诸如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之流在边上添油加醋编排中国,导致外界颇为怀疑一点——

  特约评论员 管姚:中国政府现任欧亚事务代表是资深高级外交官李辉,他曾任副外长,也曾在俄罗斯出任大使长达10年,应该说,李辉大使在俄乌两国都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有广泛人脉。今天毛宁在回应彭博社记者提问时特别介绍,李辉熟悉相关事务,将为劝和促谈发挥积极作用。这当然也让国际社会对李辉即将到来的出访与深入沟通,充满了期待。今天毛宁在记者会上也强调,欢迎乌克兰总统任命新大使,愿为他履职提供便利。所以我们看到,在中乌元首通话直接沟通后,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确实出现了新气象,迎来了新契机。但也必须要承认,新契机能否把握,新气象能否延续,劝和促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与突破,实际上也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李辉大使访乌沟通,应该已是中乌元首的共识,但通话也指出,李辉是要与危机各方作深入沟通,在乌克兰以外的后续沟通行程,包括沟通成果,还需作进一步的观察,中方代表要为此作出更大更艰苦的外交沟通与斡旋努力,当然,国际社会尤其危机各方更应相向而行,那些拱火浇油、趁机牟利的国家,必须作出调整转向,否则,劝和促谈恐怕难有转折突破。 

简宇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