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模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28 18:25:3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何谓“中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是高频词,如“中文+中医 ”“中文+旅游”等。有学者认为,“中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中文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中文进行其他专业的教学,主观上把中文能力作为首要能力来培养。我们认为,“中文+”的“+”,可解读为“基于”或“应用”,如“中文+旅游”就是“基于中文学习的旅游职业教育”或者“中文应用于旅游职业教育”。若把中文能力与旅游服务等专业技能相比较,中文能力是基础,专业技能占主导地位。从教学安排来看,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技能学习时间更长;从学习顺序来看,前期是中文学习,中后期则是实用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学习中文。也就是说,“中文”教育中,中文是重点;“中文+”教育中,“中文”是次重点。

  所以说,“中文+”概念涵盖了“中文+旅游”“中文+中医”等一系列概念,是一种“基于中文应用的跨学科群”命名方式,体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海外,2020年,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在线签署《关于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去年3月,中国和泰国教育部门共同创办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在曼谷成立,标志着中泰双方在中文教育领域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两国职业教育开展全面合作拓展了渠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展望未来,“中文+”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创新可能。对于学习者而言,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中文+”的“+”这个不同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我们坚信,“中文+”将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释放语言的能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礼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员,李德鹏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编审)

  周征兵介绍,在1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决定手术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质量的血管吻合。“三根粗细只有0.3毫米的动静脉血管,在显微镜下,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丝线缝合五针,以此重新恢复血液循环。”周征兵表示。如今,女孩受伤的手指已经恢复了有血有肉的样子,并且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手指活动度有了显著提升。

  三、对拒不接受劝返仍滞留境外涉诈高危地区人员,公安机关将坚决严厉依法打击,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专家介绍,1月的星空是冬季星座的舞台。冬季银河跨越天顶,虽不如夏季银河明亮,但也包含了许多恒星和深空天体。北斗七星和仙后座这两组指极星都在地平线之上,此时,璀璨的星空可谓全年的高光时刻。

  携程统计显示,相较2022年不到四成的用户跨省出行,这次元旦假期近六成的用户选择跨省游。飞猪数据显示,元旦的跨省游和跨市游订单占比近8成,达到近一年峰值。90后和00后年轻用户占比超7成,成为元旦跨省游、跨市游主力军。

  随着中国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消费复苏的预期正不断提升。2023年,国际资金的流入是否会继续提速?资金配置的路线图又将是什么样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凌云表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收治入境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按要求对于输入性病例实行严格闭环管理,符合出院标准后予以解除隔离,目前未发现有境外输入毒株的本土传播。(来源:新民晚报)

傅希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