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模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9 13:41:4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何谓“中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是高频词,如“中文+中医”“中文+旅游”等。有学者认为,“中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中文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中文进行其他专业的教学,主观上把中文能力作为首要能力来培养。我们认为,“中文+”的“+”,可解读为“基于”或“应用”,如“中文+旅游”就是“基于中文学习的旅游职业教育”或者“中文应用于旅游职业教育”。若把中文能力与旅游服务等专业技能相比较,中文能力是基础,专业技能占主导地位。从教学安排来看,中文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技能学习时间更长;从学习顺序来看,前期是中文学习,中后期则是实用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学习中文。也就是说,“中文”教育中,中文是 重点;“中文+”教育中,“中文”是次重点。

  所以说,“中文+”概念涵盖了“中文+旅游”“中文+中医”等一系列概念,是一种“基于中文应用的跨学科群”命名方式,体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海外,2020年,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在线签署《关于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去年3月,中国和泰国教育部门共同创办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在曼谷成立,标志着中泰双方在中文教育领域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两国职业教育开展全面合作拓展了渠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展望未来,“中文+”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创新可能。对于学习者而言,中文学习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中文+”的“+”这个不同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我们坚信,“中文+”将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释放语言的能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礼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员,李德鹏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编审)

  <strong>曾照彩云之心</strong>

  这是中石化中原油田采油工赵述晨日常工作的一幕。

  张军指出,联合国要把发展议程放在更优先位置。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对话会、第三届南方首脑会议将陆续举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发展议程的关注和投入。要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和正当权益,发达国家应积极履行发展援助承诺,回应发展中国家关切,让全球发展事业重回正轨。中方赞成古特雷斯秘书长呼吁,国际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坚决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使其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服务。

  负责学校研究及发展工作的科大副校长郑光廷表示,过去30年,科大申请专利数字一直提升,过去两年平均每年申请专利数字约300个,近30%科研成果专利已成功授权予业界,发明者的技术授权分红比例升至70%。

  <strong>邂逅</strong>

  <strong>U23政策取消了,然后呢?</strong>

张淑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