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28 13:28:50

  中新社沈阳5月11日电 题:当台湾人遇上“东北腔”:距离虽远,心却很近

  中新社记者 韩宏 杨程晨

  “现在我们的儿女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辽宁沈阳生活25年的台湾人江俊亿笑说,东北人的热情、东北话的幽默,让他在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

  江俊亿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来沈阳前,他对东北的了解停留于刻板印象,工业城市、冰天雪地、口音独特……但在这里,江俊亿从一名医生转行从事医疗器械等相关贸易,收获了爱情和家庭,他喜欢上冷热交替的气候变化以及这里热情直爽的人。

  高性价比的消费水平、适宜的工作节奏,加之自带幽默、诙谐气息的文化氛围,都是江俊亿留在东北的原因。他的女儿在“台湾腔”“东北腔”同时存在的环境下成长,逐渐明白“搅拌”和“豁楞”是同一动作,“汤匙”和“匙儿”是同一件东西。

  在江俊亿看来,这是“婉约”与“豪爽”的文化碰撞,其血脉相连的内核 是相通的。

  徐启翔扎根东北前同样怀揣焦虑与不安。他过去认为,东北人口稀少、消费力相对不足。台湾人在沈阳创业能否实现落地,他不无担忧。

  令徐启翔意外的是,东北亦拥有独特优势。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东北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包容度更高,同时政策的支持让创业者少了后顾之忧。

  来自台湾高雄的吉林省长春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裴仁骏“北上”已有15年。初到东北是为长春企业做创业辅导,在感受到市场的巨大潜力后,他选择全心投入。

  “什么是秋衣秋裤?”裴仁骏回忆,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御寒神器”为何物。徐启翔也说道,刚来时不明白为何北方人要两到三天才洗一次澡。“东北很干燥,这样的气候不容易让人出汗。这些别样的生活体验只有真正来到这边,你才会有感受。慢慢地,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会融入东北。如今出门吃饭,点菜都不会再叮嘱‘少油少盐’。”

  “不管是男童进女厕,还是女童进男厕,这些情况均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认知上的困惑和错乱。”在张晓冰看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公众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设立第三卫生间、提高男女卫生间的私密度、在男厕中增加私密隔间等。

  18家银行的回复来了

  13.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期间产生的利息,贴息支持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最高可按照实际支付利息的80%予以资助。市区联动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四个一”行动,每月动员一批、受理一批、审核一批、入库一批,2023年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批以上,入库企业2万家以上,持续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

  <strong>支持“外摆经济”</strong>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西溪南蜂蜜苞芦粿,也是黄山当地的传统名吃,经过改良,如今成了“高大上”的糕点。在黄山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手捧苞芦粿,脚踏一炉火,除了皇帝就是我”,说的是当地人冬季吃苞芦粿的自在情景。

林维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