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东威海碳纤维企业:一根碳丝拉动一个产业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6 13:44:29

  中新网威海4月19日电(记者 王娇妮)细如发丝、轻如鸿毛,简简单单一根“丝”,却耐得住3000摄氏度的高温,是钢铁 强度的7至9倍——这就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材料的能力。

  近日,记者跟随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走先行区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走进威海市临港区,了解当地碳纤维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T700级、T800级等各种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如今我们的产品除了应用在渔具等体育器械领域外,还应用于航空航天、氢能源、风电等领域。”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丛宗杰介绍称,国产碳纤维从“出生”到崛起,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998年,做渔具起家的光威集团被碳纤维卡住了“脖子”——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鱼竿是碳纤维制成的。想要进口碳纤维,面临流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种种难题。不甘受制于人的集团创始人陈光威决定搞自主研发,建设碳纤维生产线。

  2002年,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历经3年不懈研发与调试,2005年,该企业承担的相关碳纤维项目圆满验收,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碳纤维。

  近年来,该企业产品不仅实现了航天航空、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应用,还完成了大型风电碳梁、碳纤维工作梯、碳纤维包装箱、无人机平台等多项新产品的交付应用,实现了从行业“跟跑”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时下,在山东威海,一条贯穿“装备制造—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制品—检测分析—回收再利用”的碳纤维全产业链正加速崛起。

  当地近年来抢占碳纤维这一新兴产业高地,打造碳纤维产业园,广聚各地新企业,面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构建产业“生态圈”。2023年,该产业园已集聚碳纤维复材产业链规上企业50余家,带动碳纤维产业实现营收270多亿元人民币。(完)

  陈武认为金钱、消费都不是单一的概念,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环。金钱观、消费观的改变将会带动其他观念的改变。“年轻人正在逐渐打破社会上的一些虚假现象,朝着更加真实的方向发展。体现在金钱层面,年轻人反而更加回归质朴,他们会因为脚踏实地存钱而内心充实”。

  从2019年的夏季转会期开始至今,威少过上了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威斯布鲁克多次被交易。2019年7月他到了火箭,和保罗互换东家;2020年12月,威少被送到奇才,同沃尔互换东家;2021年8月,他被交易到湖人,和詹姆斯、戴维斯成为了队友;2023年2月,威少又被送到爵士。等于是威少在夺得常规赛MVP之后还4次被交易,第一位或者说上一位有如此遭遇的还是鲍勃·麦卡杜,那可是距今足足有了40年左右时间的人物和事情。

  优质企业在赤水做大做强后,辐射拉动周边省份的上游产业发展。赤天化纸业公司每年需要140万吨原材料,赤水本地可以提供80万吨,其余60万吨从四川取得,带动了四川竹农增收。该公司目前年产值20亿元,解决八九百人就业,带动近20万竹农致富。

  曹闯是安欣的师傅,长期不被重用,最终发生动摇,不幸殒命,但他良知仍在,对自己的行为颇有忏悔。

  阿铖下意识想到:这是要裁员。

  由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近日正式开港运营。记者10日自国家开发银行获悉,截至2022年末,其已向该项目授信中长期贷款6.29亿美元,累计实现发放3.95亿美元,为项目如期建成运营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

方语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