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2 04:51:44

  中新网合肥6月21日电(记者 张强 张俊 韩苏原)全国残联原副理事长相自成21日在安徽说,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0多部国家法律和50多部行政法规涉及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条款。仅2018年至2022年,在《民法典》等33部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内容。

  当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 保障”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特邀理事等近百人参会。

  据介绍,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程度如何,是检验一个国家和社会人权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自成说,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目标离不开法治的环境和基础。如今,中国残疾人法律保护得到全方位加强,多措并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法律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地方残联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就达2526个,初步形成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广泛开展残疾人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向世界展示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成绩。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人权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残联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10月批准《马拉喀什条约》,配合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推动出台《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自成认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将发生很大变化,残疾人的需求将从救济类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进入工作场所、参与社会活动,残疾人需求类型将逐步与社会公众趋同,全面发展,平等、参与、共享,已成为普遍要求。

  “这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点从立法、法律实施、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履职等重点任务,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新成效。”相自成说。

  相自成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不断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以平等和特殊保障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协调促进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以政策维权为抓手,进一步改进提升残疾人法律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对残疾人的法律服务;以提升质量为要求,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完)

  在“冰城”哈尔滨,来自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留学生,和当地民众一起猜灯谜、做花灯、观看传统节目表演。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80/10845990485794198200.gif" alt="" /></a>

  李贝告诉记者,一家女装店的面试官明确表示,“店里的销售都要27岁以内的”,还有一家服装店的运营总监向她透露,“如果超过35岁,根本进不了面试”。

  在新疆昌吉市吉瑞祥影剧院社火表演现场,记者看到一条条舞动的巨龙,寓意着未来美好生活的长长久久、蒸蒸日上;一曲曲喜庆的秧歌,寄托着对新年的美丽憧憬和美好祝愿。

  为了买到手工现做的元宵,西安白领苏瑞莹已在摊位前排队半小时有余。“对于我们家而言,吃元宵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因为它象征着家庭团圆、生活圆满。”苏瑞莹称,“没出十五都是年”,这一刻,她只想感受喜庆和幸福。

  “瑞兽”喜迎四方宾客、多彩花灯点亮夜空、楚乐楚舞彰显荆楚风韵……夜幕降临,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流光溢彩、人潮涌动。如约而至的游客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点亮武汉的“上元之夜”。

张静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