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与中国合作,惠及全球健康与发展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0 15:14:00

  中新社北 京6月19日电 题: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与中国合作,惠及全球健康与发展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对全球健康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斯曼19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苏斯曼于6月18日至19日访问北京。他表示,此行首要目标是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探讨盖茨基金会如何与中国及其他伙伴共同参与更广泛的全球多边合作。

  同世界分享中国创新成果

  盖茨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北京代表处以来,致力于同中国在全球减贫、公共卫生、药物研发、农村农业等领域合作,加速创新成果的开发、转化与应用普及,以惠及全球脆弱人群。

  据盖茨基金会统计,全球最贫困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小农户,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其作物和牲畜产量往往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地区。

  “农业研究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工具。”苏斯曼表示,中国在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术。中国科学家培育的“绿色超级稻”,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依然保持高产。中国正在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使当地农户获益。

  苏斯曼指出,中国在全球健康与发展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以消除疟疾为例称,中国正在将来之不易的抗疟经验分享给非洲和南亚国家。一款由中国制造的疟疾诊断产品最近通过了世卫组织预认证。此外,位于北京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在研发一种抗疟候选药物,有望在全球消除疟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促进创新公平可及?

  据盖茨基金会统计,由于缺少质优价廉的疫苗、药品和诊断工具等医疗卫生用品,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可预防的疾病而死亡。盖茨基金会认为,加速低成本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可及能够挽救更多生命。

  然而,由于贫困人群的购买力薄弱,企业往往缺乏为其开发和生产可负担的医疗卫生产品的动力。苏斯曼表示,基金会会与私营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慈善资本激发私营部门运用和推广创新的活力,并确保这种活力被用于帮助那些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群。

  苏斯曼说,我们正在与中国合作,尝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诊断工具。“比如,我们与一些合作伙伴开发了新的手持超声波工具,可以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用手机为孕妇做超声波检查。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分析低分辨率图像,并准确预测难产等问题。”

  他指出,在没有谨慎使用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像所有新技术一样,往往会先惠及富人。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项目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有意识地激励人们关注最贫困人群的需求,这就是基金会资源的用武之地”。

  众行远

  当下,世界正面临地区冲突、气候灾害、经济冲击等多重挑战。在苏斯曼看来,尽管当前挑战重重,但总有办法来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

  “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也是巨大的。”苏斯曼表示,面对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要创造最大的改变,关键在于合作。

  “我们基金会的墙上刻着一句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远。”苏斯曼18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来自不同机构、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声音汇集在一起,所收获的不仅是更多的想法,而且是更棒的想法。

  苏斯曼说,有一些虽然今天看来只是大胆的想法,却拥有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一旦这些想法得到必要的支持和资金,就能真正惠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当人们的目光能够超越国界时,奇迹就可能发生。”(完)

  豆瓣的“穷人版丧心病狂攒钱小组”自创立以来更是吸引了22万成员的加入。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应约与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举行视频会谈。束珏婷介绍,此次会谈是双方共同推动中澳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的重要一步。“会谈期间,王文涛部长邀请法瑞尔部长在合适的时间访华。法瑞尔部长接受了邀请。双方将就法瑞尔部长访华的具体安排保持沟通。”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的基本需求。然而现实中,一些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造成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医院推出延时服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医院优质资源,既能缓解人们的就医难,也能让医疗服务更可达、便捷,进而实现医疗服务提质。

  实践证明,抓住了经理层,就抓住了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央企和地方国企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分别上升至57%、56.3%,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分别增至5.7%、4.5%;中长期激励“工具箱”更丰富,多种激励措施惠及49.1万名骨干员工……

  当他的同学月薪5000元时,他已经年薪20万。随着工资增长,他对未来的想象也在膨胀:35岁升总监,40岁创业,未来一定可以年薪百万。

<strong>  工信部出台新标准 要求不误导、不强迫跳转 专家:应约束治理头部互联网公司</strong>

林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