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走进广州南沙 感受大湾区创新创业脉动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20 13:28:17

  中新社广州6月18日电 题:美国青年走进广州南沙 感受大湾区创新创业脉动

  中新社记者 孙秋霞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创新创业”专题团组16日至17日走进广州南沙。十余名美国青年代表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深度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

  广州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枢纽性节点。近年来,广州南沙与港澳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科创生态持续优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为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注入更多国际化的创新要素。

  在16日举行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INNOTECH创科嘉年华上,众多前沿科技项目亮相,双轮足自平衡机器人、无人机外卖配送等吸引了美国青年代表的目光。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迈克尔·费格斯(Michael Fergus)在欧睿国际公司从事市场研究工作,同时也创立了两家公司。他告诉中新社记者,第一次到广东,这里的创新范围和规模令他印象深刻。

  “大家都很关注跨学科领域,这可以给市场带来新的理念。”迈克尔·费格斯说,“我和中国很多公司都有合作关系,我们一家公司正在开发的桌卡游戏就在广东生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美青年创新创业圆桌沙龙上,双方代表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州教育服务和技术公司总裁乔纳森·金斯堡(Jonathan Ginsberg)认为,广东的优势是世界制造工厂,硅谷的优势是软件方面的创新。这次广东之行,让他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看到现在广东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和软件。

  乔纳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吸引了不同地区的人才创新创业,这说明人才对每个湾区都非常重要。他坦言,未来会帮助更多美国人来中国,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17日,美国青年代表走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该研究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最重要的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于2007年1月落户广州南沙。它是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的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在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穗港科技合作成果展厅,美国青年代表参观了自行车赛车研发与测试平台、锂电池隔膜、无人船艇等科技项目。他们还走进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近距离感受青年创客们的创新活力。

  Vybes联合创始人李森牧(Samuel Lipoff)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硅谷在颠覆性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李森牧来自美国波士顿,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年前。在他的记忆中,那时深圳还是一座小城市,没想到如今已跻身成为中国一线城市。他表示,自己一直对中国很感兴趣,想看看这里发生的最新变化。

  “这次广东之行,我看到很多学生和公司都在做有趣的事情,一些小的创业公司可能在五年内形成自己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模式已经从十年前的过程创新转向产品创新。”李森牧说。(完)

  佛光山西来寺落成于1988年,是美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每年春节,寺院都会张灯结彩、装点一新,吸引众多南加州等地华侨华人及其他族裔民众来此感受过年的欢乐。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西来寺春节活动改为线上举行,2022年有限开放现场活动。

  科技城际

  全市各大滑雪场、滑冰场等推出优惠打折、免费体验券等多种形式的让利促销,点燃冬日消费热情。蓟州国际滑雪场、盘山滑雪场、玉龙滑雪场等专业运动基地,设置不同等级赛道,推出高山滑雪、坡道雪圈、儿童戏雪区等多个雪上体验项目,满足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多样化需求。东丽万达广场、SM滨海城市广场、津湾广场、民园广场、河东爱琴海购物公园等30余个重点商圈和公园景区,搭建滑雪场、滑冰场等,配套开展津门民俗特色展示,戏冰雪、品小吃、感受浓浓年味,让市民不出市区尽情享受冰雪游玩乐趣。

  今年春节的景观布置突出浓厚年味儿。围绕背街小巷、居住小区、社区村庄,采用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插彩旗、贴窗花等形式,装点“家门口”景观,传递春节传统文化,形成“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景象。组织社会单位开展门前院内的节日景观布置,营造浓郁节日氛围。扮靓市民出行的车站、机场以及地铁等交通枢纽周边,布置景观小品,装点了福字、生肖等节日元素,将新春祝福带给每一位出行、回家的市民。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滋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纳入城市规划刚性要求,以县城为单位推进健身场地补短板行动,大力推动新建改建体育公园,支持开展普通公园改体育公园试点,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本期《首席说两会》,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首席记者李佳雨来谈谈全民健身时代四川的体育故事。<br />  本期的故事从一个旱雪场展开。<br />  这家旱雪场是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随着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队运动员谷爱凌、苏翊鸣等人的精彩表现而被聚焦。它是谷爱凌在国内唯一使用过的训练场。在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金牌后,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赛后致电,肯定了成都在谷爱凌训练中发挥的作用。<br />  时间过去近一年,我们发现,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在四川的热度不减。作为全球低纬度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地区,在四川,我们看见了由一群听障学生组成的滑雪队,成立3个月后在全国残运会上夺得铜牌;也看见了72岁的“滑雪狂人”钟铀,一年内“打卡”雪场147天。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全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数预计突破1000万人次。可以说,冰雪运动正大步走进寻常百姓家。<br />  若是再将视角放大,体育运动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br />  大的是,仅去年一年,四川就建设了576个便捷多元的场地设施项目,服务群众超4000万人次,全年举办6500场(次)县级以上赛事活动。到2025年,四川体育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3200亿元。小的是,运动给个体带来的感动。有68岁的“花游男神”耿耀志6年水下练习的坚持;近4万人现场见证成都蓉城刮起的“红色风暴”;还有16岁彝族小伙乃博宁林走出大山,抵达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现场的动容……<br />  在大与小之间,运动架起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和温度。背后每一个微小的幸福感,正汇聚成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体育产业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占当年四川GDP比重的1.36%。<br />  2023年,在四川体育的“蓝图”下,“全民健身”依旧是关键词。那是家门口的世界级比赛,有成都大运会蓄势以待;更是“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期待……<br />  “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语言”,新的一年,天府大地上,全民健身,正孕育着更多可能性。

金喜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