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刘三姐》公演20年 接待中外游客2000万人次

来源: 羊城派
2024-06-08 23:50:21

  中新网桂林3月21日电(周利朔 蒋丰慧)3月20日晚,广西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欢庆公演20周年,总导演王潮歌等艺术家与政商文旅界人士齐聚庆典现场,与中外游客共襄盛举。

  庆典演出现场人头攒动,开场无人机表演在半空组合出纪念“印象刘三姐20年”的图案,舞台上击鼓而舞的表演者渲染欢乐氛围。以绚烂烟火为背景,渔翁表演者在江面组成蜿蜒长龙,引得游客们纷纷赞叹拍照。庆典演出环节,桂林旅游学院和《印象·刘三姐》的演员们共同表演的舞蹈《漓江·春茶》、百人合唱《侗族大歌》、实景展演《龙腾印象》等精彩节目,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20周年庆期间,《印象·刘三姐》园区特别增设互动体验项目和美陈装置,旨在提升中外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园区,项目首次设立“打歌台”,带来丰富有趣的山歌互动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山歌演唱的魅力,进一步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据了解,《印象·刘三姐》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导演,梅帅元总策划,题材取自广西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将漓江沿岸的自然风景、渔民的生活劳作、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等,通过视觉效果和艺术编排进行融合呈现,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

  据《印象·刘三姐》品牌运营总监谢辰飞介绍,公演至今,《印象·刘三姐》累计演出超8000场次,接待外宾300万人次,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

  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自首次公演以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文化演出行业观众接待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实景演艺市场地位,成为广西乃至中国的旅游名片之一,也成为保护好漓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之一。项目曾荣获中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2024年 ,《印象·刘三姐》入选首批“桂林经典”名录。

  20年来,《印象·刘三姐》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传播好刘三姐文化。2019年6月,作为全国首家以刘三姐文化为主题、展品门类最丰富、藏品数量与古籍文献史料最多的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在《印象·刘三姐》剧场内诞生。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和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闻名于世的刘三姐融合,以“刘三姐+桂林山水”赋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4年春节假期中的2月12日至17日,《印象·刘三姐》6天接待观众近5.3万人次。(完)

  刘正寅:华夏认同的演进和升华是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族群参与其中,主导力量实际也一直在各民族间动态转移。在此过程中各民族自身也在发展、变化,并不断扩大这个认同。我认为这本身就折射了人类族群发展、融合的一定规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3%的增速,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相对较快,而且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再上新台阶,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潜能和活力。

  贺一诚在“经济发展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全体大会”上说,特区政府将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施政计划,加快推动经济多元,扎实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古典音乐类奖项方面,华人指挥家张弦(Xian Zhang)表现出色,以《Letters For The Future》等作品赢得最佳古典器乐独奏和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两个奖项。

  【本期课代表】

  (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围绕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需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

张育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