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次递表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上市首日破发 高瓴、IDG等明星资本加持 蔚来李斌也投了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8 15:28:20

  《科创板日报》6月28日讯(记者 李煜)历经五次递表,有着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之称的嘀嗒出行终于敲钟。但其上市首日的表现并不乐观。

  今日(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上市,其上市首日破发且一度跌超12%。截至发稿,嘀嗒出行股价下跌9.67%,报5.42港元/股,成交额5480万港元,总市值为53.87亿港元。小K注:嘀嗒出行每股定价6港元,公开发售获112.9倍认购。

  ▍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

  顺风车、出租车是嘀嗒出行的两大业务。《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嘀嗒出行方面获悉,截至今年6月1日,其注册用户超3.6亿。

  从业绩表现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录得收入7.806亿元、5.691亿元及8.151亿元。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56亿元;同期,其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0.5%、14.9%及27.7%。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尽管嘀嗒出行毛利率逐年递减,但其各年毛利率均超70%。同时,该公司于2019年实现首次盈利后,连续五年盈利。具体来看,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该公司实现的毛利分别为6.313亿元、4.276亿元及6.05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0.9%、75.1%及74.3%。

  从商业模式来看,嘀嗒出行不拥有或租赁车辆,因此无需承担与持有车辆资产相关的支出。且顺风车是车主乘客分摊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这也意味着,相比网约车,平台模式可无需支付大量补贴去促成订单,企业可通过较低成本从而推动业务增长。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的销售、运营费用规模逐年降低。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嘀嗒营收模式建立的基础,在于信息服务平台、用户流量,资源整合实现的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顺风车业务亦非一块好啃的“蛋糕”。

  “依法合规是顺风车平台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顺风车要想实现安全合规化,则需确保平台合规、车主均为私家车主合规,且通过背景筛查、车辆合规。”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这些明星资本背后加持

  天眼查信息显示,嘀嗒出行上市前共完成五轮融资,期间累计公开融资额超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投资方名单中,浮现出不少明星资本,如:高瓴、IDG资本等。

  其中,IDG资本先后参与了嘀嗒出行的A轮、C轮、E轮共三轮融资。

  易车创始人、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更是曾连续四轮加码嘀嗒出行,旗下蔚来资本、易车网,分别是嘀嗒出行第一大、第四大外部股东。

  在嘀嗒出行厮杀于中国出行市场的这十年期间,蔚来与其捆绑颇深。《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蔚来除资本加码外,亦在业务方面与嘀嗒出行有所合作。

  此前,2020年8月12日,嘀嗒出行宣布与蔚来开启全新尝试:鼓励支持蔚来车主用户注册嘀嗒顺风车,而这也是蔚来与出行平台的首次合作。

  上述举措于双方而言,可谓实现“双赢”。于嘀嗒出行而言,引入蔚来车主可释放现有车辆空余运力,从而满足更多用户出行需求,增加了平台的运力、提升了车辆的档次;于蔚来而言,这是一次探索新的用户增长模式,随着传统4S店销售驱动、试乘试驾模式逐渐乏力,用户需要通过更多新的方式来感知汽车的设计、配置和性能。

  从整体的股东队伍来看,根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披露,上市前,宋中杰等五位联合创始人共持股33.57%。蔚来资本持股21.92%,为第一大外部股东;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投资持股7.29%;易车持股5.05%;高瓴、京东均持股4.23%;携程持股2.92%;李斌的家族信托持股2.11%;挚信资本持股1.46%;国创中鼎持股1.06%。

  ▍多家出行企业或齐聚港交所

  历经五次递表,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最终登陆港交所。《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出行企业或将齐聚港交所。

  今年4月29日,由吉利集团控股的出行服务平台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表,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及广发融资(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其也成为继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后,年内第三家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的出行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有市场传闻称,滴滴正为2025年香港IPO做相关准备,随着业务逐步改善,滴滴近日向相关投资者做推介,并参与相关银行的电话会议。

  对于上述传闻,彼时,滴滴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当下聚焦于持续深耕主营业务,一直与投资人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同步公司的业务进展,关于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另有多位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滴滴在为港股上市做相关准备。但该说法尚未得到滴滴方面的正面回应。

  对于多家出行企业将齐聚港交所,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效率高,且与大陆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便于企业实现跨境融资和资本运作。”

  再看出行市场的发展,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整个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高速扩张阶段已过去,后续发展的关键或在于比拼各平台调度系统的智能化迭代。”

  当前,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出行领域已进入下半场存量市场竞争。

  有出行领域相关分析师表示,“出行市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其发展不仅要符合商业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求很高。企业能否在以安全合规为前提的同时,实现科学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发展,是行业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倩

  抢险救灾他们挺身而出、打击犯罪他们冲锋在前、执法执勤他们无怨无悔……无论处境如何危险、任务何等艰巨,人民警察身上的警服都会化作一身铠甲,守护在最危急关头,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

  把人救上快艇之后,他发现自己游了大约一分钟。在泳池,同样的距离仅需要几秒的时间。等到把落水者转移到安全位置,他开始发抖,浑身没有了力气,只能由同船的老警察负责落水者的心肺复苏。与水打交道近20年,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害怕”。

  作为实体经济重要基础的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类独立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时间晚于制造业和农业。最初,许多生产性服务环节是置于制造业内部的,还未成为独立的产业,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逐渐分离,这种分离又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分离是制造业企业为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将作为辅助活动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分离出来,这种辅助活动往往是一些通用性生产性服务,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服务、研发设计等,分离出来的通用性生产性服务企业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除了为原有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外,还为其他各类企业和产业提供相同的服务,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并发展壮大,这种分离可以称之为实体经济的“投入服务化”。第二种分离是制造业企业凭借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的与自身产品相关的独特优势,分离出能独立为下游产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如围绕维修、安装、整体解决方案、金融、租赁等业务形成的独立企业,它们为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产品,这种分离可以称为实体经济的“产出服务化”。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之后,也出现了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裂变,裂变后的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之间也会形成上下游关系,虽然其中一些生产性服务业没有直接投入制造业,但最终还是通过其他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实体经济,这是由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品属性所决定的。

  第二,人民币汇率近期温和回升,中国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开年以来的5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保持“五连涨”。数据显示,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647个基点报6.8265,同时,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6.8”。

  国家税务总局10日发布的细则介绍,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在内,以所有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并计算销售额,判断是否达到免税标准。小规模纳税人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但在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销售额后未超过10万元的,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也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以差额后的余额为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这种友好交往启示我们,其一,要对自己的文明有高度自觉自尊;其二,任何文明都有长处,应包容互鉴;其三,每个文明都有长期生存的理由。中伊是2500年来欧亚大陆文明交往的典范,历史让我们懂得,平等开放、互学互惠的前提下,世界文明才会结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成果,这就是中伊文明交往对今天全球化、文明互鉴最深刻的启示。

李允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