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03 13:24:44

  中新网西安1月16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16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一组“工、居、葬”合一模式的遗迹,形成了一个小的独立生产单元,为研究制陶遗址生产流程、功能区划和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之一的丰京遗址西南台地上。通过前期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是一处产品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

  2023年,为进一步了解遗址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和聚落布局等,考古人员继续在遗址西南陶窑密集分布区域进行发掘,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座、灰坑10个(含陶窑操作间)、墓葬3座、水井1座和沟1条。出土陶鬲、陶簋、陶豆等陶器,陶垫、圆形陶器、陶丸等小件器物以及残次陶鬲和陶盂等200余件,为研究西周时期制陶手工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组“工、居、葬”合一模式的遗迹。其中陶窑及其操作间为烧制场所;灰坑出土大量散状青灰色陶坯,可能与制坯有关;水井可能与生产和生活相关;与制陶遗址大致同时的两座墓葬和陶窑、水井填土中出土人骨。其中一座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可能为制陶生产的管理者。其余人骨很可能是专门从事制陶的底层陶工,死后随意扔进废弃后的陶窑和水井中或简单处理后埋葬。

  专家表示,结合前期考古发现,推测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可能是由若干个小的独立生产单元组成的。

  此外,遗址内还发现一座西周早期低级贵族墓葬,葬具为一椁一棺,有腰坑。通过该墓形制与随葬器物,可以看出周文化与殷商文化融合的现象。

  专家表示,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2023年发掘所获得的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周制陶手工业生产流程、产品流通与分配、工匠生产与生活,分析西周手工业 生产模式与管理组织形态,研究制陶遗址区内的功能区划和丰镐遗址的聚落布局,乃至西周都城研究、手工业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完)

  <strong>红旗飘扬在三沙</strong>  <strong></strong>

  深夜时分,51岁的曹壮头戴黄色安全帽,眼神追随摄像手电的光束,“扫描”着机车的每一个零部件。他查看列车时的动作流畅、娴熟,仿佛在鉴赏一个精美的工艺品。

  作为国内知名大型文化科技集团,华强方特施行“文化+科技+旅游”发展战略,厦门方特主题乐园以高科技项目体验、绚烂城堡烟火秀、大型主题演艺等丰富内容为广大游客提供文旅新体验,成为厦门环东海域的旅游新名片。

  除了炫彩夺目的花灯,这里还将上演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火龙钢花,让游客在新春的吉祥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有汉服走秀、朝钟暮鼓、京剧战鼓等民俗演出和元宇宙演出“未来”,见证古今碰撞的新体验。

  两年前,安安来到西安,在幼儿园就任英语教师。即使父母已在中国工作多年,对中国倍感亲切的安安也经历了强烈的文化冲击。与巴西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起初带给安安些许不适,随后则变成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与探索欲。

  <strong>2022年央企营业收入预计增长8.3%(新数据 新看点)</strong>

刘琼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