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盛行”?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21 11:55:57

  近期,多地严查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

  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盛行”?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北京,在上海、福建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其中涉及多起销售不合格、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在海南开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行动中,非法改装也是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

  日常生活中,市民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并不鲜见:改装电池、车灯、座位,加装车篷、宝宝椅、货架、挡风被、后视镜,拆除脚蹬子,等等。而这些改装行为很可能违规、“超标”。

  2019年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强 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车速不得超过25km/h。然而,很多人为了追求时速选择改装电池来“提速”。一名外卖骑手向记者直言:“只跑25迈,大部分送单都得超时。”

  北京某电动自行车门店一名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改装后,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时速可达40~50km。”而这速度几乎是国家标准的两倍。销售人员表示,这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很多车主在购车时会跟商家确认“能否帮忙解除限速”。然而,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已明令禁止对出厂后的电动自行车实施加装、改装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

  此外,一些增减配件等改装行为,也有可能涉及违规。

  北京市场监管系统公布的案例显示,2023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北京顺发启航商贸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售的两款8辆电动自行车在两侧脚蹬前及后衣架下方均加装了非原厂脚踏,安装后尺寸限值不符合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要求。2023年7月,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对该公司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23092元,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

  今年50岁的张爱云是一名有十几年驾龄的“老骑手”,为了安全给电动车加装了后视镜,为方便骑行则拆除了脚蹬子。当得知加装后视镜也可能会让车辆超过“新国标”规定的合格尺寸时,她表示有些许无奈:“拆除后视镜后,骑行尤其拐弯时得频繁扭头,感觉并不稳当。”而根据“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应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对此她也提出了实际困难:电量耗尽后,沉重的车身令她无法通过脚蹬子骑行,只能下车推行;穿长裙、阔腿裤时,出现过多次衣角被脚蹬子卷进去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车主们大多可以理解电动自行车需要符合标准,但是实际情况中,又出于一定生活需要进行部分改装,因此不少人抱有“先改装,被罚款再改回来”的态度,存在侥幸心理。

  对于严查改装电动自行车,有不少市民认为很有必要。家住朝阳区的单坤常开私家车出行,他表示开车时最怕遇到电动自行车超速的情况。他说:“有的电动自行车车速比汽车还快,非常危险,应该严查。”

  电动自行车车主齐亦欣一直规范用车。4年前,她购买了一辆“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用于日常通勤,其间没有私自改装,没有出现交通或火灾事故,这让她觉得安全和踏实。

  有市民提出,“需求的满足不能靠改装。”商家能否研发出安全度更高、续航更持久的电池,设计更为人性化的脚蹬子?市场能否推动“换电”代替“充电”?

  对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经营销售者需合规经营,自觉抵制非法拼改装违法行为。广大市民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切勿购置无正规经营场所、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隐患。

  兴业县还安排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县13个镇的田间地头,分区域、“点对点”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工作。

  奋斗者,追光路上甘为筑路石。电力工人钱海军,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岗位。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就拿《狂飙》“反派”演员代表角色的“云道歉会”来说,这让剧中一批演技过硬的“腰部”“脚腕子”演员集体登上热搜。原来,这出自该剧六位饰演“反派”配角的一场直播连线。由高启盛的扮演者苏小玎带头,饰演李响的李健、饰演曹闯的郝平、唐小龙的林家川、饰演唐小虎的孙岩、饰演老默的冯兵,六人轮流代表剧中角色向观众道歉,希望大家以剧中人为戒,“好好做人,和好的人一起做好的事情”。

  此外,组屋租金也大幅攀升,2022年平均涨幅在25%左右,近30个月连续上涨。成熟组屋区的租金涨幅,明显高于非成熟组屋区的租金涨幅。

  舱门打开,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二级军士长胡勇华,随着归家的人流涌了出来。

  进入2023年,上海已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000亿元,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700亿元。日前,上海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了195条任务举措。上海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等地正进一步集聚产业链各方力量,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级产业资源、创新人才、重大项目落地。同时,上海还全力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

蔡宜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