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东南亚律师:希望与中国建立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7-09 21:48:12

  中新网昆明7月8日电(陈静 黄莹)8日,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交流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的青年律师齐聚,与云南民族大学教师一道,探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多国律师表示:希望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设立跨国实训基地,加强各国法律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由云南海外联谊会主办,是海外侨界代表人士国情 省情研修活动的内容之一。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许传坤在交流会上致辞称,目前,该校已开齐全14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5种官方语种专业,依托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5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学校与国外法律人才间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探索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路径。

  交流会上,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研室主任安琪作《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主题交流,该学院博士王毅婷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探讨》主题交流。与会人员还围绕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进行了自由讨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开展跨国业务的企业客户越来越多,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北京市天元(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段秀峰在自由交流时说,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资企业走进来,都需要具备双语能力、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段秀峰认为,高校是系统性培养法律人才的大本营,律师事务所则是人才实践的基地。未来希望与国内高校、各国律所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双方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同国家间互派学生、律师交流学习是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有效方式,我非常赞同这一做法。”来自缅甸安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如菊说,她在国际律所工作超过10年时间,其所在律所和对象国律所都会互派青年律师开展交流学习,这是快速了解对象国国情、国别法律的有效方式。希望未来缅甸与中国高校、律所都能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印度尼西亚Wiem Law Firm公司执行董事徐安智近两年才开始学习汉语,“因为每天都和中国客户交流,过去我要使用翻译软件,现在基本可以听懂了。”徐安智介绍,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必须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印尼的许多本土律师不会说汉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非常希望未来与中国、南亚东南亚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他说。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表示,目前学院正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今天的面对面交流,学院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律所合作,探索建立境外实训基地,与各国携手培养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完)

  王小军 赵霞 苏比伊努尔·希尔艾力

  走进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上岩贸易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将质检完的服装打包装车,借助畅达的空运和海运,这些服装将被送往万里之外的海外仓,销售到北美地区。数据显示,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2020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为7.1亿美元,2022年预计达13亿美元。

  “展现城市以个人为主体的商业活力,不等靠要,应该发挥自主创业的活力。”上海市人大代表郑凯捷认为,如何鼓励自主创业,增加可支配收入,成为当前需要直面和加快解决的问题。从2022年12月1日起,全面修订后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修订版)施行,明确区政府在综合考虑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基础上,可以划定一定的城市公共区域用于从事经营活动,增加“烟火气”。“这一举措目标是平衡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郑凯捷直言,如何打破“围墙”,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滥”的局面,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从顶层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和深入推进实施至关重要。

  钱甜表示,纵观历史场合,人类最终都是靠机体免疫反应来战胜各种病毒的大流行。“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习惯,睡眠、运动,以及喝的和吃的食物都会影响到我们机体预防和抵抗疾病,以及从疾病中恢复的能力。”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特殊时期,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又碰上寒假,子女假期“看护难”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为减轻医务人员家庭负担,浙江省台州市妇联、椒江区妇联、白云街道联合为医护人员子女定制寒假专场免费公益托班计划。该托班为期两周,覆盖台州市立4家医院共75名医护子女。

  据悉,该“千亿绿钢”平台目前已完成千万元级别绿色低碳钢材交易量的试运营,“十四五”期间预计将累计完成交易额1000亿元,预期完成绿色低碳钢材交易量约2500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万吨;到2030年,计划完成绿色低碳钢材交易量约1.5亿吨(约6000亿元),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万吨。

潘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