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差生”ST新纶拉响“面值退市”警报,四年累亏超47亿元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30 01:03:39

  根据规定,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且若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这意味着,ST新纶距离“面值退市”仅剩2个交易日。

  ST新纶这波急跌走势始于今年5月6日,5月6日至6月12日的27个交易日,该公司一连走出26个跌停,股价从2.8元/股左右直接跌至0.74元/股。6月4日,是该股首次收盘价跌破“1元警戒线”,此后股价再未回到1元以上。

  ST新纶股价大跌与股票被“戴帽”有关。由于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新纶新材”变更为“ST新纶”。

  另外,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新纶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的保留意见显示,公司不仅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重要子公司固定资产等列报的准确性无法确认。

  根据审计报告,ST新纶的4家重要子公司新纶电子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新纶功能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新纶光电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新纶新能源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涉及固定资产金额12.61亿元,无形资产金额3584.12万元,长期待摊费用647.56万元。但上市公司未向审计师提供子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入账依据。

  而上述4家子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约占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的82%,是公司营收及利润的核心来源。

  对此,ST新纶在回复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时解释称,因中审亚太首次承接公司年审业务,需对202 3年初的存量资产账面价值进行确认,要求公司提供与上述长期资产入账相关的所有原始资料,而公司未能准确预判上述工作量繁重程度,且对新任审计团队的工作方式不熟悉,双方之间工作配合有所欠缺,导致部分资产入账资料未能够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向审计师提供

  这之后,ST新纶6月12日晚披露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部分保留意见所述事项影响已消除。这一消息令公司股价短暂回升。但自6月20日起,股价又重启跌停走势,至今已连续7日收盘价跌停。

  ST新纶的持续经营能力始终备受质疑。

  2023年,ST新纶净利润亏损9.47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流动负债高出流动资产总额22.98亿元,净资产仅2.1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60%;因诉讼冻结银行存款1118.37万元;银行借款逾期7.82亿元。

  业绩方面,ST新纶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47.38亿元,2024年一季度继续亏损8055.92万元。

  在深交所下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中,ST新纶被要求结合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有息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借款逾期情况,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改善情况。

  资料显示,ST新纶以高端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面对监管拷问,ST新纶董事会表示,拟通过聚焦新材料业务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多措并举,积极开展自救努力化解相关债。

  不久前,ST新纶的重整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拟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ST新纶表示,希望通过重整避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更好的维护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这一举动并未令公司股价止跌。

  伴随着股价持续跌停,ST新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毅持有的公司股票也在日前遭遇流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25日10时至2024年6月26日10时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侯毅持有的5127.3279万股股票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开拍当日前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对应股票再乘80%),但该竞拍无人问津。

责任编辑:王其霖

  此外,崔凡对记者解释道,如果一个国家的产品定价能力不足,是无法将部分的进口价格上涨传递到出口上的,这也会造成顺差大幅减少,换句话说,顺差就被进口能源价格“拿走了”。

  从分项指数看,业务总量和新订单指数回落,库存指数上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放缓,从业人员指数下降。

  与呷哺集团一样,海底捞的客流量也在跨年夜迎来近期消费高峰,假期第二天较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郑州、合肥、深圳、成都、重庆、广州、南京等地区的门店“表现尤为强劲”。海底捞外送销量较中秋节假日提升超八成,其中上海、重庆、郑州、西安、广州等地销量均增长超一倍。

  <strong>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strong>:关于这个丙种球蛋白,是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在ICU的病人,我们建议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这个药。这些药物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作用,我们强调还是在治疗重症的时候使用这些药物,并且这些药物的使用也是在时机,就是在炎症因子风暴,等等这种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建议大家在家里备或者预防性使用。(央视网)

  积极保交楼、开拓融资渠道,成为大多数房企去年的工作重点。

  作者:李秀中 &#9642; 揭书宜 &#9642; 陈姗姗

简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