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宝云阁铜窗芯“回家”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30 17:04:32

  颐和园宝云阁铜窗芯“回家”

  铜窗芯铸造至今已逾270年 对恢复宝云阁文物建筑完整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讯(记者 王斌)今年是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昨日,由三位爱心人士捐赠的一页宝云阁铜窗芯正式入藏颐和园。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页铜窗芯铸造至今已逾270年,一度流失海外,窗芯“回家”对恢复宝云阁文物建筑完整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颐和园佛香阁西侧五方阁建筑群中央坐落着著名的铜殿——宝云阁,它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座铜铸建筑,原为清代帝后诵经拜佛的场所。宝云阁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正面上层悬挂由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组成的“宝云阁”铜匾,下层悬挂“大光明藏”铜匾。

  据了解,宝云阁的梁、柱、枋、椽、斗拱、顶瓦、宝顶、门窗以及匾额皆为铜铸,但其式样、尺寸和工艺精细程度与木结构完全相同。殿内坎墙壁上镌刻了当时监工大臣和所有工匠的名字,有铸匠、凿匠、铿匠、拨蜡匠、旋匠、木匠等,总计50余个,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宝云阁是中国目前尚存工艺中最精巧、体量巨大的青铜铸品之一,其绝妙的铸造工艺,在中国悠久的青铜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宝云阁原有铜门12扇、铜窗20扇、四面门窗上共有菱花形铜窗芯70页。因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毁劫掠和1900年庚子之难,20世纪初,宝云阁共散佚10扇铜窗和31页铜窗芯。1940年1月13日,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将宝云阁所有现存铜窗(芯)39页拆下存放库 中。因为没有了铜窗,看起来像座亭子,因此被人们俗称为“铜亭”。目前,宝云阁不对游客开放。

  1993年,经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国际文物保护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美国国际集团购得10扇铜窗无偿送还国家文物局,并安全运抵颐和园。10扇铜窗约有铜窗芯20页,铜窗制作精致,窗框周边浅浮雕龙纹,尺寸不一;窗芯雕琢精细的菱花格图案,长106厘米,宽20厘米。1995年,经过国家文物局再次协调推进,法国退休文物鉴定专家米歇尔·伯尔德莱捐赠一页铜窗芯归还至颐和园。

  此后,颐和园又复制了多页铜窗芯,将它们和库存的铜窗芯、回归颐和园的铜窗芯安装于原来的位置,恢复了这座精美铜质建筑的完整形象。在“园说”展览中,铜窗芯曾经亮相和公众见面。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回归的铜窗芯长105.2厘米,宽19.8厘米,为双交四椀式菱花隔扇,铜窗芯铸造至今已逾270年。在捐赠现场,铜窗芯保存于定制的红丝绒匣内,安静地陈列在主会场中央,在灯光映衬下,焕发出幽幽的金属光泽。

  据颐和园副园长杜娟介绍,本次回归的铜窗芯与宝云阁现存铜窗的窗芯相比对,形制、构造相同;与约翰·汤姆森1871年拍摄的照片相比对亦一致。通过专业的分析仪对窗芯正面、反面不同部位进行测试,其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宝云阁其他构件较为一致。文物专家与颐和园藏品征集工作小组鉴定得出本页“铜窗芯”与颐和园现有宝云阁铜窗芯一致,属颐和园宝云阁原有铜窗芯之一。

  本次文物回归是继1993、1995年国家文物局两次促成宝云阁铜窗、铜窗芯入藏颐和园后的又一捐赠义举,对于恢复宝云阁文物建筑完整面貌、丰富颐和园馆藏文物体系、激发社会公众关心支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广州市港务局特别提到,今年春节期间,珠江游共有6艘纯电动游船投入营运,新能源船环保舒适美观,无噪音无燃油味,外观、内部设计独具特色,有效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减少珠江游船燃油排放,提升民众现场体验度。(完)

  编辑:王建影

  据了解,北仓的前身是破旧的江北纺织厂仓库,现在已经变身为一个时髦又文艺的艺术街区,成为人文艺术和青年交流的聚集地,被年轻人称为“精神粮仓”。

  广铁集团推出多项服务措施,保障旅客便捷出行。长沙南站在进出站口、候车室等关键岗位增派人员,维护旅客进站秩序,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怀化南站优化中转换乘流线,在出站通道新增便捷换乘路;广州南站在安检处设立应急通道,离开车时间15分钟的急客,出示购票信息给工作人员查看,可通过专用通道应急通行。广州南站、深圳北站、广州站等广东各大车站,提前联系对接地方交通系统,做好大客流抵达,特别是夜间高铁旅客抵达后的地铁、公交、网约车接驳工作。

  国资委要求,电网企业要发挥大电网资源统筹优势,加强电网余缺互济,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严禁拉闸限电,坚决守住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发电企业要加大电煤采购力度,多存煤、存好煤,持续提高机组顶峰发电能力,确保应发尽发、能发满发,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保障极寒天气下的供电供暖安全;煤炭企业要充分发挥先进煤矿产能优势,尽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障好生产、发运和销售有效衔接,确保煤炭安全供应,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切实维护煤价稳定。

  为了让鲜花尽快抵达消费者手中,斗南花卉市场的物流体系也在升级提速,从单一的公路运输转向航空、高铁运输等方式。2022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年交易量再创新高,鲜切花交易量突破110亿枝、同比增长7.6%,交易额突破121亿元、同比增长8.04%。

节振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