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B星正式接替A星 为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服务

来源: 红山网
2024-06-09 05:30:51

  B星于2021年6月发射升空,此前在东经133度开展监测业务服务。今年2月1日,B星从东经133度起漂;2月19日,定点至东经105度,此后又经历了半个月的业务调试,在3月5日恢复业务服务。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控制室副主任郑旭东介绍,此次业务调整是基于对东经105度主业务位置观测的连续性考虑,由B星接替A星在新的轨道上开展监测业务服务。目前,B星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星地系统运行良好,且时空分辨率能达到1分钟、250米,技术性能更优。轨位调整后,B星将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特别是突发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中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据悉,B星接替A星后,A星已于3月5日同步启动漂移。A星将从东经105度漂移至东经86.5度,继续开展观测及服务。

  新闻链接:“功勋卓著”的风云四号A星

  微信启动页面的地球图片曾由它成像、参与过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值班监测、各种大型赛事活动现场及救灾第一线都有它的身影......回顾风云四号A星(以下简称“A星”)的“一生”,可谓“功勋卓著”。

  作为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A星于2016年12月11日发射,2017年5月漂移至东经105度赤道上空,至今已服役超过7年。A星定位为科研试验星,后又承担我国静止轨道气象观测业务,它如同夜空中的守护者,时刻注视着地球,记录着天空中的变化,为服务国计民生和全球用户作出重要贡献。

  A星装载有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天气监测仪器包等载 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静止轨道大气温湿度三维探测,是世界气象卫星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A星不仅在技术上实现领先,更在气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截至2023年12月,以A星为代表的风云家族,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卫星数据产品和天气服务。此外,全球92个国家的1400多名学员接受了相关技术培训。

  2017年,A星先后发布首批图像和数据、完成在轨测试、完成在轨交付,标志着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更新换代。从9月25日17时至28日17时的4天内,手机微信启动页面的地球图片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更换为A星的成像图。

  2018年5月8日,全部国家级气象业务平台完成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A星的业务切换,开创首颗试验星直接投入业务运行的先河。

  2022年1月,A星正式承担起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的值班任务。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在台风、强对流、洪涝、火灾、火山喷发、干旱、高温还是冰雪灾害等各类灾害监测评估中,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早期预警倡议,以及国际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人社局还积极对接山西吕梁等地人社部门,根据返岗需求安排“返京专车”。后期,100余名来自山西的“吕梁山护工”也将搭乘专车来京返岗复工,满足北京市家政护理行业的用工需求。

  红树林保护区是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中转站”和“加油站”,每年有近十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或过境。共记录鸟类262种,其中5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据调查,2022年全球有6162只黑脸琵鹭,深圳湾有369只,约占全球总量的6%,是全球第三大黑脸琵鹭栖息地。

  面临困境的智能快递也在寻求出路。最近,以收取包裹为主业的快递柜,还探索起了生活服务的新业务。

  <strong>“对深化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充满期待”</strong>

  <strong>“我们可以免费收看到世界杯球赛!”</strong>

<strong>  中国科幻影视 驶向广袤蓝海(文化市场新观察)</strong>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