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2 02:56:26

  【光明论坛】

  作者:李慈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日前,《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制约广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地、融资、用人等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法治保障。上海也于近日启动开展“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围绕20条服务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集中开展针对性强的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等活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探索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同比增速21.1%,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中小微企业融资51.2万笔,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各地金融机构持续积极探索拓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如针对小微企业发放免息券、折扣券,制定优化授信方案,提供“无还本续贷”专项服务,减轻民营企业倒贷、续贷的资金压力,有效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民营企业的规模与类型差异较大,不同发展时期的融资诉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措施。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已结合民营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从客户准入、授信额度、担保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出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加强对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要立足民营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发展规模,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类型,提高金融支持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适配程度,更好支持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

  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资产信用等方面并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一些金融机构着力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与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与个体工商户的精准对接,立足个体工商户“小、急、频”的用款特点,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贷款办理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民营企业的资产具有流动差、种类多、估值难的特征,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是盘活民营企业资产的关键措施。有的地方银行针对科创类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综合判断知识产权质量、科研人员组成、科创成果获奖情况等因素,积极探索价值评估的新模式,全面评价民营企业的资产状况,鼓励民营企业采用专利权、著作权等核心知识产权进行质押担保,以此增强金融支持力度。

  不同发展周期的民营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实践中,一些地方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围绕研发、交易、结算等方面,为客户制定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方案,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还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利率波动风险。金融机构要理顺金融服务机制,以客户为核心,全面分析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根据其在融资结算、企业转型等方面的诉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加强金融支持的个性化与定制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与便利化水平。让“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多落到实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为实现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陈先元认为,在这个位置建跨江缆车是比较合适的。他说,世博文化公园位于黄浦江的中游,两岸距离在三四百米左右,“如果在这个位置建一个观光索道,既可以看到陆家嘴的风光,还能看到徐汇滨江两岸的景致”。

  中新经纬梳理了24家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上市银行,24家银行中,仅江阴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余22家均有所下降。多家银行在年报及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净息差下行压力依然是2023年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去年再次当选巴西总统后,在一次公开场合,卢拉谈到当下最紧迫的问题,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除了这一采访,早些时候,马克龙在访华期间接受法国《回声报》专访时,也曾振臂一呼“欧洲必须拥有战略自主权”。他强调欧洲必须进一步推动战略自主,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以避免欧洲国家成为“附庸”,最终“被历史抛弃”。

  “原来外企更多是往中国进口原料,利用劳动力再出口,而现在更愿意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目前,高新技术外企数量增长更快,不再高度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白明说。

  谈及医药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武田制药全球总裁兼CEO卫博科表示,中国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是,逐步建立了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和研发的良好环境。

李文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