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新|我们的梦与星光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27 14:27:42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研究根脉之深,决定科技创新枝叶之茂。我们穷极想象、纵横天地,画天眼、布地网,化身7千多米深海的蛟龙,穿越4亿公里的浩瀚。我们点燃思绪、洞察幽微,探寻微观的界限,计算世界的维度,描摹未知的形状。

  科创成果落地转化惠及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寓知于行、创以致用,借天时地利,跨山海之遥,入“无人”之境。一粒种子,稻香飘扬万里;一座天宫,共探宇宙奥秘;“一带一路”,科技点亮友谊。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的科创奇迹,来自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来自自立自强的责任感,来自代代相传的科学家精神。他们胸怀祖国、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淡泊名利,他们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与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息息相关,与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息息相关。

  科技向新,向未来。科技强国的高瞻远瞩,中国人民的同心聚力,科技工作者的攻坚克难,中国科创已经、正在、必将,创造无数奇迹。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 强 张纯青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胡澳靖

  剪 辑:李江锐

  设 计:武君丽

  校 对:梁洁萍

  今天(5月28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目前,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外界争议,梁建章一向温和处之。但他最近越来越焦虑,因为他意识到,人口问题背后,创新和传承不仅关乎国家命运,更可以启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一些诸如人生意义的终极之问,总萦绕在他心头。

  1994年,丁肇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选择去做AMS。“全世界能够看清这个过程的人不超过10个。”王贻芳在5月16日下午的对谈中这样说。作为丁肇中曾经的学生和长期合作伙伴,王贻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丁肇中在决定要做宇宙线的实验后,当时考虑了两种方案,一个是太空,一个是地面,他还研究了中国西藏地区羊八井的地面宇宙线实验。最终,他做了一个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决定,就是“上天”。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后,将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也做好了迎接神舟十六号的准备,这将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太空会师。

  <strong>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 戴湘军:</strong>通过今天的全区合练,我们对中心及所属测控站点进行了系统的联调联试工作,验证了软件技术状态,目前各参试设备状态稳定、人员准备就绪,静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而在香会即将开始之际,5月22日至26日,中国与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六方军事工作组在广州举行了“和平友谊-2023”多国联演首轮磋商。各方在坦诚友好的氛围中,就演习课题、时间地点、想定背景、内容方法和相关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协商、沟通协调,达成系列共识并签署磋商纪要。

蔡绍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