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点亮”肺部为重疾早期筛查提供新路径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7 05:16:21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4日揭晓,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实现了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要突破,为解决肺部重疾早期筛查提供了新路径。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人类的肺部在传统临床磁共振成像中就像一个“黑洞”,这是因为传统磁共振成像以水质子作为信号源,而肺部是空腔结构,水质子少,是人体磁共振成像的一大“盲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比如说临床医生看胸透、看CT,肺部通气功能即使是好的,它全部影像上面显示的是黑的,你没法区分我们吸进气体有没有到达肺泡。

  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肺部空腔气体无法成像及成像速度慢等难题,实现了被检测者只需吸入特制的“氙气”,屏气3.5秒,一副人体肺部磁共振的3D影像就会快速呈现出来。

  影像中,气体抵达肺部的位置清晰可见,患者的肺部微结构、气体交换功能情况等一目了然。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我们这个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它是个亮的信号,传统信号是暗的、黑的。所以说我们简而言之称为“点亮”肺部,就是把以前肺部黑洞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能够把它“点亮”,就明确地知道哪块地方的肺部的功能是好的。

  据介绍,在这项技术中运用的氙-129在肺部功能探测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放射性、无毒、可吸入的惰性气体。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可将其磁共振信号增强5万倍以上,解决了肺部空腔气体成像难题。

  这项技术

  能无入侵、无电离辐射检测

  定量、可视化评估人体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

  构建了含三大类20余项指标的肺部生理评估体系

  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

  填补了临床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无创可视化评估的空白

  目前,这项技术及装备已经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肺癌等疾病的临床研究。

  根据筑地信托合作协议约定,兴业信托发行该信托的前置条件之一,是“项目公司开发贷已还款金额不低于2.5亿元”。开发贷剩余的15.5亿元何时偿还,兴业信托和旭辉集团似乎并未做出解释。

  如该案二审判决书中所言,“需要强调的是,本案江歌遇害本已极其不幸,令人痛惜,由此引发的纠纷更给各方增加了困扰和痛苦,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加强沟通,消除恩怨,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回归正常生活。”

  “此次FDA批准的微生物群产品就是基于粪菌移植(FMT)的活体生物药。”樊赛军解释,这种活体生物药将微生态的一些活体作为配方药物应用到人体肠道,并可在肠道定植生长,通过微生物、神经、免疫、新陈代谢的作用来影响微生物群落,维持、重建或恢复健康的人体微生态,达到预防或治疗人类疾病的效果。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菲律宾,刻意去了一趟紧挨着南沙群岛的巴拉望;南海稍有点风吹草动,华盛顿立马就跳出来表态说,美国将与菲律宾一道,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所保障的南海航行自由”。华盛顿这类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已是昭然若揭,说明美西方舆论和华盛顿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和立场,与菲律宾及所有南海地区国家出现了根本性的分叉。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南海地区国家对此已有比较清晰的认知,马科斯说,菲律宾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不会选边站队。但对菲律宾及其他南海地区国家来说,如何清醒智慧地应对来自华盛顿花样百出的“威逼利诱”,始终是一个问题。

  2023年1月4日,话题#原神总收入超40亿美元#登上微博热搜。

  《通知》指出,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当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调配、煎煮中药饮片供患者使用,减少患者在医院就诊和等待时间,提升接诊效率。

倪武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