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存款“被锁”、深陷多重危机 东方集团遇“多事之秋”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7 23:22:59

操逼APP大全「いい子だから黙っていてよ」と直子が言った。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近期泰国检出了德尔塔克戎,该病毒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发现,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2022年12月以来,在以丹麦为主的极少数国家呈升高趋势,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方面的足够数据。UtRZ5B-vPk8kVlREn1NzfaPCx-16亿存款“被锁”、深陷多重危机 东方集团遇“多事之秋”

  来源:首财

  东北首富在与时间赛跑!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公告显示,公司实控人张宏伟、控股股东东方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东方润澜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约10.89亿股份,占总股本比29.79%。

  除了合规性追问、强制平仓,东方集团本身还面临财务困境、双重退市压力、流动性紧绷等多重挑战,可谓旧疾新患,烦心事不少、遭遇“多事之秋”。

  危机面前,人们习惯性地引用“信心堪比黄金”这句老话。对于张宏伟、所有股东以及债权人而言,信心从何而来、靠啥渡劫?是一个触及灵魂的考题。

  1

  存贷比严重超标 

  关联交易及挪用追问

  流动性危机蔓延的速度,有些让人始料未及。

  6月17日,东方集团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在东方财务公司存款大额提取受限,截止公告发布日,公司及子公司在东方财务公司存款余额16.40亿元,贷款余额6.66亿元。存款大额提取受限,将增加短期流动资金周转压力,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不算夸言。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东方集团账上货币资金规模25.02亿元,上述东方财务受限资金占当期货币资金比达65.55%。

  手中自由支配资金仅8.42亿元的情况下,同期集团短期负债则高达69.25亿元,此外还有31.68亿元的长期借款,再叠加上述超16亿存款“被锁”,短期偿债压力、流动性压力肉眼可见。

  没有意外,当日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自查在关联财务公司的存款存放和使用情况,本次存款大额提取受限,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个严肃考题等待东方集团作答,但市场似乎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答案。

  据新浪财经,东方集团常年将大比例资金存于财务公司,2023年该货币资金占比由2022年的50%升至73%。

  截至2023年末,财务公司资产总额 82.45亿元,净资产32.9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存贷比严重超标,2023年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实收资本)之比高达131.61%,远超监管要求的80%上限。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对于金融公司而言,存贷比超标往往是因银行过度发放了高风险贷款,暗含违约风险。上市公司因关联财务公司暴雷,亿利集团是一个典型例子,因放在亿利财务公司的39.06亿元货币资金受限,最终导致公司引发连锁危机而退市,前车之鉴需要引起东方集团的警惕。

  2024年4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强调财务公司应当坚守主责主业,紧密围绕企业集团主业提供金融服务,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有超20家财务公司收到金融监管总局或派出机构开出的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由包括存贷款业务违规、信贷资金被挪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高管长期缺位等方面。

  证券从业人员杨柳认为,新规的出台及时必要,筑牢了财务公司防火墙,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越权,是对行业高存低贷等不合理现象的整治与规范,防止其成为企业集团的营利中心,异化为融资通道和工具,毕竟过度融资导致的暴雷教训可谓历历在目。

  2

  股价连续跌停 亲自下场难救火 

  双重退市风险何解?

  6月19日,东方集团发布“存款大额提取受限风险化解公告”,称作为财务公司控股股东,其与实控人张宏伟拟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支持财务公司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保证公司在财务公司存款的安全性、流动性。

  公告显示,张宏伟于2023年4—11月期间以其全资子公司持有的联合能源18.57亿股为上市公司23.5亿元贷款提供股权质押担保,目前相关担保仍在存续中。如存在东方财务公司流动性问题影响上市公司偿还相关贷款的情形,张宏伟同意以前述质押股权处置款项代为偿还相关债务。

  此外,东方集团及张宏伟同意通过处置相关资产筹资,用于支持东方财务公司解决短期流动性趋紧问题。即张宏伟同意通过处置其所持有的联合能源部分股权、UEP风能(私人)有限公司股权等资产回笼资金,预计上述安排将在未来3—6个月内完成。

  实控人亲自下场责任担当满满,然能否如愿还要打个问号。

  6月21日,联合能源集团股价午后突然下跌,收盘股价报收0.42港元跌幅达25%。单日市值缩超25亿。截止6月24日收盘报0.375港元,再跌-10.71%,市值失守百亿大关。较开年的0.86港元累缩超50%。较2022年底的0.73港元缩超40%。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东方集团曾因拟45亿元收购联合能源25%股份,被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短期债务压力较大情况下,收购大股东资产的合理性。

  现在来看,上述问询必须必要。若该笔收购完成,除进一步加剧公司流动性风险,股权收益方面45亿元投资也将面临20亿以上亏损,对于业绩已连亏三年的东方集团而言,将是一个雪上加霜的结果。

  东方集团走势也不讨喜,虽然张宏伟亲自下场救火,依然难阻股价下跌态势,6月19日跌停后,20日股价再度大跌9.02%,21日、24日再次跌停,报0.9元/股。四个交易日累跌近40%的同时,也拉响了“面退”警报。

  根据相关规定,A股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除面值退市压力,按照4月12日证监会发布的最新退市新规显示,一旦被认定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余额达到2亿元以上,公司也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换言之,东方集团面临双退风险,已站在了悬崖边上。

  3

  三年累亏超42亿、主营缩近百亿 

  流动性危机早有苗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方集团陷入今日困境,也非一日之错。

  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约4.13亿元,同比减少7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1.72亿元,同比增加78.65%。

  增利不增收的背后,成本端营业成本3.75亿元,同比下降80.15%,费用等成本2.61亿元,同比下降28.96%。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79.98万元,同比下降75.64%;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21.32%,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67个百分点。核心盈利能力改善多少?后续净利回暖能否持续?要打个问号。

  从全年看,2023年,东方集团营收60.80亿元,同比下降46.01%;净利-15.57亿元,同比下降56.38%。2021年—2022年则分别亏损17.19亿元与9.96亿元,营收137.29亿元、112.65亿元,同比下降6.68%、17.94%。

  即2021年以来,东方集团已连续三年亏损,累亏达42.72亿元。营收三年下滑,2023年体量较2021年已腰斩。

  分析业绩颓态原因,房地产业务拉胯首当其冲。202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东方集团房地产业务因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等原因,导致巨亏19.98亿元。2022年公司房地产业务再亏-9.67亿,2023年房地产合作项目再次预计计提减值金额5亿元至9亿元。

  三年累计下来,东方集团仅房地产项目上就累亏35亿元以上,占同期总亏额的80%以上。

  除了营收缩水,该业务也面临“利薄赚吆喝”困境。2020年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毛利率为2.84%,2023年进一步降至1.01%,利润之薄也让外界担忧公司的综合抗风险力、后续盈利成长空间。

  业绩缺乏说服力,大股东也在频繁质押股权。据信披数据,截至3月15日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质押股数约4.9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达99.46%。东方润澜累计质押股数约4.14亿股,占所持股份比67.93%。

  如此高占比质押,衍生风险自知。实际上,此次暴雷前,东方集团流动性危机已有苗头。2024年5月27日其公告显示,公司为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在龙江银行龙腾支行不超4.5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担保期间为借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三年。

  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在龙江银行龙腾支行上述贷款已于4月20日到期,尚未偿还贷款本金余额4.54亿元。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正与龙江银行龙腾支行协商展期等解决方案。

  种种而观,虽然张宏伟亲自下场,可其拥有的闪转挪动空间似乎有限。质押股票已被强制平仓背景下,未来如上市地位再不保,无疑将加剧东方集团大股东的债务偿还难度。这或才是股价连连受挫、投资者对上述公告不买单的症结所在。

  4

  频繁违规“翻车”  拧紧“合规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尤其合规性失守,对上市公司属于红线触碰。

  拉长维度,东方集团近年来存在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情形。

  如2023年9月,东方集团公告称,因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相关事项违规,上交所下发纪律处分决定书,对东方集团和时任董事长孙明涛予以公开谴责。上交所认为,集团未按已披露的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回购,且经监管督促,仍未及时履行回购义务,实际回购金额仅占回购方案金额下限的0.25%,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合理预期。

  忽悠式增持刚被警示不久,2024年3月, 上交所又向东方集团下发监管警示决定,由于集团前期部分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存差错,导致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期间多份财报披露的营收出现虚增情形,时任财务总监党荣毅被予以监管警示。

  6月21日,黑龙江证监局又对东方集团及两名高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原因是公司此前未披露与黑龙江小康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该关联交易金额高达3.5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85%。黑龙江证监局认为,集团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披义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一张张罚单,拷问东方集团管理层的合规敬畏心、业务专业性。也折射了公司积弊由来已久,刮骨疗伤、力变准变刻不容缓。

  显然,拧紧“合规阀”,监管层是认真的。上市企业若再铤而走险,无疑自毁长城。

  5

  仍有底牌、赢面多大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屡次鞭策下,面对内外忧患、新疾旧病,如何渡劫脱困,已至东方集团没有多少吃错反思时间。

  水到绝境是飞瀑,自助者天助之。同样,东方集团的化险密码也藏在自身潜力挖掘。

  此外,2024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9.11%,同比上升6.45个百分点;净利率37.41%,同比上升33.36个百分点。叠加上述降本增效,盈利能力的一定程度修复是渡劫的另一筹码。

  聚焦业务拓展也有新看点,如将发展眼光聚焦在海水提钾上。6月20日,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海水提钾项目(一期)确定产能为1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公司将加快推进项目 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投产。

  截至6月21日,东方集团市值已不足40亿元,最新股东户数10.4万户。

  显然,东方集团仍握有绝地反击的底牌。但背负着10万股东资产安全的重任,也是一场背水一战。

  常言道救市如救火,流动性危机往往瞬息万变,能否成功渡劫,东方集团、张宏伟必须与时间赛跑。

  滴滴出行表示:一年多来,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台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据中国基金报,对于能否按期完成相关整合、组建中国盐湖集团,有青海方面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有一定难度,因为涉及到不少企业主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青海汇信的镁业资产如何整合。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strong>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stron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