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能源创新飞跃:绿色路径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26 21:53:39

  中新网嘉兴6月2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海上风电打破“能源孤岛”,“万户光伏”带动绿色共富,“两山+双碳”赋能未来乡村,新能源充电桩助力城市出行……在浙江,“上山入海”的能源发展故事,正在不断焕新。

  6月25日,“能源高质量发展浙江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浙江海宁启动。浙江省级有关部门、在浙央媒、省级媒体、能源行业媒体、该省能源企业负责人等参加。

  “十年间,浙江省内电源装机从6484万千瓦增长至13077万千瓦,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500千伏为骨干 的主网架,3条特高压直流大动脉相继落地浙江,累计向浙江输送电量6400亿千瓦时,浙江外来电实现从2014年919亿千瓦时,到2023年2095亿千瓦时的跃迁。”活动现场,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总结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

  在增长跳动的数据背后,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对作为资源小省、消费大省的浙江而言,提升能源发展能级、保障电力可靠供给,关乎当下、牵系未来。十年来,面对能源大考,浙江交出了怎样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曾经是“养猪村”,该村三分之一农户养猪,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要转变发展方向了。

  不养猪养什么?在国家电网帮助下,长啸村试点“电力+农业”的现代智慧农业模式棚顶装光伏棚下种蘑菇“农光互补”。1.88万块光伏板成了村里的“阳光存折”,年发绿电550万度,增收59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节约1680吨标煤,减少排放二氢化碳4350吨。

  光伏座椅、光伏路灯、光伏垃圾桶……如今,走进长啸村的“零碳公园”,“光伏+”元素到处可见。正是这样奇特的零碳公园,激活了村民的新生活,长啸村也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村”。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一个村庄足以窥见时代变革。截至目前,海宁已并网户用光伏达4402户,总装机容量27700千瓦,预年发电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时。

  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如何告别“野蛮生长”,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

  在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联合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以测、评、用、治为导向,对电、气、煤、油等39类消费数据和经营数据进行定期智能归集后,进行统计与核算,构建了碳效码智能对标体系。

  钢铁企业是用能大户,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一家浙江省龙头钢铁企业,一直在实施技改、调整能源体系。但限于钢铁生产特性,碳效提升空间不足,该企业负责人查询得知企业碳效码等级是5级,处于行业中下水平。

  在对企业风机、泵机、压缩机、锅炉等用能设备进行详细计算分析后,碳效工程师为该企业出具了一份包含14项优化建议的节能诊断报告。按照“诊断书”,该企业一边引入石墨烯电机、改造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减少能源消耗,一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单位增加值水平,已将碳效等级提升至4级。

  发展能级跃迁、绿色低碳蝶变、创新驱动引领……眼下,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尚在书写新篇章,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上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1月30日电(张煜欢)29日深夜,一趟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发车的“返岗专车”跨越1700多公里,顺利抵达目的地杭州。

  作者 李婷 郭军

  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市场改变,以及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对建材企业的渠道、资金和运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企业供应、科研技术、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东方雨虹认为当前形势,从业企业在埋头修炼内功的同时也应抬头看路,关注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航向。

  拱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拱墅区和昭化区结对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以来,这份牵挂就在两地延续着。在春节前,拱墅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就成立“复工复产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将务工人员、运输公司、用人企业串连起来,帮助工人“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也为企业“满血”复工打好扎实的用工基础。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0/82/7807623816555899670.jpg" alt="bqtb" />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宁德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企业不断涌现,到2022年百亿企业增加到13家、占全省22.4%;全市民营企业从2000年的2万多家增加到现在的50万家。梁伟新表示,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新时代新宁德建设进程中奋进接力、续写辉煌,干出一番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事业,好上加好、不断向好。

廖婉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