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的禅心与尘世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6 15:13:03

  梁冰清

  拾台阶而上,一个转角后,高15米、宽25米的一整龛造像便意外地撞入眼帘。造像从下至上逐级外挑,至第三层壁面倾斜已达45度,置身其下,仿佛被诸天神佛俯视,恢宏磅礴之势瞬间袭来,呼与吸俱息,继而忍不住“哇”的一声发出喟叹——这就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的柳本 尊正觉像了。以此为始,一个长500米的佛教石窟造像群依山势舒展开来,铺陈出大足宝顶山石刻艺术的精华。

  “三千诸佛云中现,玲珑楼阁凿岩开。”当北方宗教石窟随着盛唐衰落而谢幕,皇家主导的大规模石窟在中原成绝响,川渝一带却因富裕平和成为石刻艺术新的乐土。1300多年前,大足的山林崖壁间,刻刀铿锵之声渐起,在唐风宋雨文化滋养下,大足石刻成就日益显现,境内摩崖造像星罗棋布,有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1999年,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宝顶山,佛与景有机融合。群像也好,独佛也罢,总是行云流水地融合在山势中,高低起伏,似自然造就,因连贯的整体而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给身处其中的游人以强烈感官刺激。匠人们非常巧妙地融入了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因材而施艺。他们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使这些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历经800多年的历史创伤和自然风化,仍然闪烁着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光辉。

  在宝顶山南崖88平方米的石岩上,一龛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让人叹为观止。一般来说,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千手观音”,但此处的千手观音是名副其实的“千手”。只见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浅错落的布局,从崖壁上雕出了1007只栩栩如生的手。一手一态,千手千姿,犹如孔雀开屏,蔚为壮观,充分阐释了石刻艺术的极致之美。

  千手观音的成功修复是当代石窟文物保护成功案例之一。据了解,全国共有15家单位、100多位文博工作者共同参与修复,历经7年多努力修复而成,该工程也开创了中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河。

  山路蜿蜒,林泉潺潺,牧人驯牛徐行,或挥鞭赶牛,或冒雨登山,或吹笛击拍,牛儿从翘尾狂奔到跪地饮水、自舔其蹄,一幅极具田园风趣的山中牧牛图跃然于岩上。整龛造像取材于现实生活,匠人们借牧人驯牛的历程,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使禅宗教义通俗浅显的同时,也用世俗化的表达把游客带入诗情画意的民间生活中。

  的确,世俗化是大足石刻的一大特征。在宝顶山诸多造像中,不乏描绘初唐至明清时期生活场景的石刻,《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就是佛教弘孝于梵业,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典范之作。古代匠人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极为形象地雕刻了“投佛祈求嗣息”“怀胎守护恩”等十组逼真的画面,把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人间的世俗生活。

  在大足,生活场景和孝道文化成为石刻取材来源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与佛像供养人多是当地官员与百姓有关。这些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石刻,蕴含“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深刻体现出我国晚期佛教造像“神的人化”的特征及趋势,也极具现实警示意义。这些被永远刻录在崖壁间的世俗生活百态,何尝不是一种历史记忆传承?

本届世界杯,阿根廷首个小组赛对手是公认的“鱼腩”——沙特阿拉伯队,对于世界排名高居第三位的南美劲旅来说,取胜应该难度不大。

据外媒报道,伊朗队门将贝兰万德在21日进行的世界杯首战对阵英格兰队的比赛中头部受伤,将缺席剩余的比赛。

谈及劳塔罗,萨内蒂说道:“我希望他在世界杯上能进很多球,他在国米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为自己的比赛增添了新的特点,现在他已经成为国家队和国米的重要球员。”

在现场的李多惠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跟随着音乐尽情律动,画面非常养眼,有颜有身材,大家很期待这一位1999年出生的高颜值美女未来能够有更多机会出现在大家面前。

“除了中国足球队没来,中国元素来的真不少。”一对中国球迷父子在家里看世界杯,小朋友问爸爸,“为啥中国队不去参加世界杯?”这位爸爸很为难,实话实说怕打击孩子对体育热情。沉思良久,他说: “因为疫情。”

全球时间拨至世界杯时刻,卡塔尔已汇集到全世界的目光。在足球赛事竞技正酣之时,球迷们的热情也涌向足球游戏,力图用手机和手柄为自己心仪的球队创造进球的高光时刻。

郑奕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