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防长罕见通话,俄乌局势何去何从?

来源: 雷科技
2024-06-30 11:47:08

  解局|美俄防长罕见通话俄乌局势何去何从?

  时隔一年三个多月,俄罗斯和美国国防部长本周罕见通电话。通话之前,美制导弹袭击俄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塞瓦斯托波尔导致平民伤亡,俄方认为美国已事实上卷入俄乌冲突,并誓言报复。两年多来,美国对俄乌冲突持续拱火浇油,牵涉愈深,俄方一一回应,双方你来我往,矛盾日益加深。

  此次通话能起到何种效果?请看解局——

  美方发起 关联袭击?

  俄国防部说,俄防长别洛乌索夫25日应美方要求同美防长奥斯汀通话。美国防部发言人赖德证实了这一说法。俄罗斯军事问题专家列昂科夫认为,奥斯汀希望与别洛乌索夫通电话,是为预防俄罗斯因塞瓦斯托波尔袭击事件发起军事报复。

  乌军23日使用美国援助的导弹袭击黑海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导致至少4人死亡,另有153人受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责美方直接参与导弹袭击,造成平民死亡,认为“美方必须为此承担后果”。

  俄外交部24日召见美国驻俄大使琳恩·特雷西,指责美国“直接参与”袭击,“事实上卷入”俄乌冲突,表示俄方将采取 措施报复。同一天,赖德说,袭击塞瓦斯托波尔的决定由乌方作出,美方不愿看到平民伤亡。

  俄方随后采取行动。据俄媒报道,24日一座位于乌克兰敖德萨存储西方导弹的仓库以及约10名外国雇佣兵遭到俄军“口径”导弹打击。同一天,一架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在黑海上空被一架俄军米格-31战机高速超越,“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发现后迅速返航。不难看出,俄方借此发出对抗的信号,美军卷入俄乌冲突的风险明显提高。

  俄美军用飞行器在黑海上空遭遇并非第一次出现。2023年3月14日,一架美军MQ-9“死神”与俄军苏-27战机在空中遭遇,“死神”无人机坠海。美方称无人机遭俄方军机撞击,俄方说“死神”因飞行动作太大而坠落。

  各说各话 诉求不同

  防长通话后,俄国防部通报说,别洛乌索夫指出,美国持续向乌克兰武装部队供应武器,局势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赖德发表的通话纪要显示,这是别洛乌索夫5月出任俄防长后,美俄防长首次通话。奥斯汀在通话中强调俄乌冲突下美俄防长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

  俄美对防长通话交谈内容的通报差异显示双方的不同诉求。作为通话发起方,美国意在平息俄方对美制导弹袭击塞瓦斯托波尔的愤怒,撇清责任以避免遭到俄罗斯报复。所谓“别洛乌索夫刚刚出任俄防长不久,双方需要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说法实为美方主动要求通话的说辞,掩盖了其试探俄方态度、防止卷入俄乌冲突的真实目的。

  对俄方而言,塞瓦斯托波尔袭击事件引发俄罗斯国内舆论愤怒声讨,政界、学界、新闻媒体纷纷表示美国已直接卷入俄乌冲突,必须付出代价。防长通话后,俄方在通报中摆出一贯的强硬态度,回应了国内舆论的期待。

  保持接触 空间有限

  近期,美俄双方你来我往,矛盾渐深。

  5月初,美国陆军宣布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陆军战术导弹。5月底,美国官员证实,总统拜登已经有条件同意乌克兰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俄方4月开始在白俄罗斯布置战术核武器,5月至6月举行非战略核力量演习。俄军核潜艇于6月12日到访古巴,美国海军一艘核潜艇迅速驶抵古巴水域跟踪监视;23日塞瓦斯托波尔遭美制导弹袭击加剧俄美矛盾……

  俄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教授罗日诺夫说,当下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因俄乌冲突极度恶化,但西方并不希望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俄方也不希望这样,为防止事态发展到双方都不可接受的程度,双方需要继续保持联系。

  俄防长同意与美方通电话显示出双方对当前局势有清醒认识。虽然美俄立场严重对立,为避免发生直接对抗,双方都选择保持接触,为缓和局势开展对话留下空间。

  尽管美俄防长通话有助于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巨大分歧。可以预见,美国将继续通过军援乌克兰为俄乌冲突“续命”,以期不断削弱俄方实力,这与俄方利益根本对立,双方回旋空间十分有限。

  来源:新华社

  记者:陈畅、刘恺、邓仙来

  编辑:陈丹、王丰丰

责任编辑:杨赐

  2021年2月以来,缅甸国内政治的动荡局势加剧。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民间反军政府组织的纷纷成立,以及反军政府行动的持续发生。在此背景下,缅甸当局疲于应对民间反抗行动,对缅北地区的管控进一步弱化,这也为电信诈骗集团纷纷入驻缅北,并与缅北的地方势力形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实际上,过去几年已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名外交官和记者进入新疆。中方多次表示,欢迎更多有兴趣的外国人士到新疆走一走,亲眼看一看那里的发展变化,感受真实的新疆。

  台湾中华伏羲协会理事长张馥堂曾多次赴甘肃天水交流。他认为,守护伏羲信仰是所有中华儿女的责任,期盼伏羲文化能在两岸发扬光大。

  不过,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去年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为何印度不能取代中国》指出:如果印度不解决“投资风险过大、政策内向性过强、宏观经济失衡过大”这三大障碍,或将错失跨国企业的投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

  过去,延毕常常与挂科、论文被毙等负面词汇挂钩,被认为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差的结果。如今,为保留应届生身份、延长就业窗口期,延毕成了大学生应对就业困境的一种选择。

  关于“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李易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