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QE”不会发生

来源: 光明网
2024-06-20 07:17:44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市场上关于央行购买国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声音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版QE”的来临。然而,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多次澄清及最新表态来看,这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量化宽松(QE)的前提条件:名义利率触及零下限。然而,目前中国的主要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仍保持在1.8%的水平,距离零利率下限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实施QE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并不成立。

  其次,央行买卖国债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常规操作,与QE有着本质的区别。QE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持续扩张,而国债买卖则具有双向性,其目的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而非单纯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央行此举更多的是为了投放基础货币,以维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历史上,也曾有过靠着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十年前,随着外汇占款减少,才发展完善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有利于市场利率曲线更加完整,以此实现央行对市场利率政策上的“精准滴灌”。但近期以来,央行购买国债问题也被解读为放松的信号,进一步加大了债券市场的投机情绪。

  在央行操作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显得尤为谨慎。无论是市场的盲目追随还是博弈,央行入场所引起的震动实际上已远超其原本期望的“引导市场利率”的目标效果。这也正是央行长期以来对“买卖”国债持谨慎态度的根本原因。

  潘功胜还透露,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这一过程是渐进式的,需要同步研究优化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多个方面。这再次证明了央行在操作过程中的严谨和细致。

  从最新的货币政策定调来看,央行当前更注重的是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这意味着央行在运用政策工具时,将更加注重平衡和稳健。购买国债作为工具之一,并非当前的优先级选项。

  在我国央行常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的背景下,与市场的有效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央行需要向市场和公众传递清晰、透明的政策信号,以增强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

  正如潘功胜所言,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何松 琳

  制作方式:以童子鸡、栗子、食盐、味精等清炖而成。

  梁晓声说,写作中自己一直试图接近人物的人生,这既是他始终秉持的创作态度和理念,更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叩问”过程:“假如我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会不会那样去做?如果不抗争也能生活下去,还要为了民族和国家出生入死吗?我自己的回答差不多是我没有这种能力。这需要牺牲精神,而我给自己的结论是几乎不具备这种牺牲精神。”

  一、 恢复澳门国际机场的转机业务;

  “这让国家难堪。”拜登当天在出发前往肯塔基州时对记者说,“一个无法正常运转的国会是令人难堪的。这怎么会发生在我们这样的国家?”

  余向东表示,阿兹夫定与另两个抗病毒药在证据上有本质的不同,不仅临床试验的样本小,而且其疗效指标中仅有改善症状或加快病毒转阴的治疗,而没有可降低重症率、病死率的指标,而如果“仅仅是改善临床症状,普通的感冒药也可以”。

  和《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阿瑟·米勒的经典作品相比,《代价》可能是一个稍显陌生的名字。

林淑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