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CXO:从融资数亿,到成为被执行人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3 20:27:53

  2024年6月6日,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一家CXO公司再次成为被执行人。

  此次涉事公司是源健优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CXO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源健优科成立于2021年7月,注册在上海浦东新区自贸区和厦门,定位于细胞基因治疗CDMO服务商,重点提供质粒,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溶瘤病毒、逆转录病毒等),细胞 (CAR-T, TCR-T等)三类产品,以及提供从工艺开发、GMP生产到IND/BLA申报材料准备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家非常年轻的CXO公司,成立于2021年,在短短的3年左右的时间,公司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让人不胜唏嘘。

  从记录上来看,早在半年多之前的2023年11月初,源健优科就首次成为被执行人,涉及的金额只有区区6.5万元。

  此次再次成为被执行人,所涉金额也不过只有33.39万元而已。

  所谓“被执行人”,是指在法定的上诉期满后,或终审判决作出后,未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并进入强行执行程序的当事人。

  因为合计不到40万的金额,两次成为被执行人,一般走到这一步的企业,大概率已经山穷水尽。

  在成立之初的2021年,源健优科也是风光了一阵。

  具体来说,源健优科成立于2021年8月,同年12月就顺利完成了金额高达数亿元的A轮融资,并且同时在中美两地开始建设GMP生产车间,是“全球第二家具备中美两地GMP生产能力的CGT CDMO企业”。

  顺利的开局,和源健优科高光的创始团队不无关系:CEO在头部跨国药企工作20余年,涉及药物研发的主要环节;CTO有长达30年的CGT产品生产制造经验,深度参与并见证了美国CGT发展的历史;COO在全球CXO龙头公司Lonza有8年的工作经验,负责北美市场开发,熟悉CRO/CDMO商务模式。

  在成立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公司发展似乎也比较顺利。

  2023年3月,源健优科上海生产研发基地开业庆典盛大召开,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项目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

  在生产研发基地的开业庆典上,源健优科相关人士透露:过去的一年中,执行和交付多个客户订单。

  一切似乎欣欣向荣,但是巨大的危机也正在逼近,CGT CDMO这个细分领域的供需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药明康德对媒体表示,主要是“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

  字越少,事越大。

  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75万元,同比减少37.92%,归母净利润-4479万元,同比下降323%。

  这也是近三年来,和元生物首次收获一份亏损的半年报。

  关于亏损的原因,和元生物在半年报中如此表述:主 要受外部持续经济低迷、 市场回暖速度不及预期的影响,下游创新药研发企业融资压力总体上升,药企研发管线的推进呈谨慎态势, 部分客户因融资到位推迟,导致公司CDMO项目订单不同程度延缓。

  可以说,源健优科精准地踏空了,在其斥巨资打造的研发基地落成之日,也正是行业需求急剧萎靡之时。

  这股行业寒潮,很快就波及源健优科。

  2023年8月,行业中流传一则信息:源健优科部分暂停运营、员工待岗。在网传的通知中,源健优科将原因归纳为:受目前经济与行业的严峻形势影响,投资人临时撤资,引发公司流动性问题。

  上述传闻最终并未得到任何形式的官方证实,但是从源健优科的现状来看,其现金流断裂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还有多起“买卖合同纠纷”以及“服务合同纠纷”,源健优科几乎都是以被告的身份出现。

  从社保人数上来看,源健优科2022年尚有社保人数40人,2023年已经只有2人。

  后记

  行业周期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处于其中的个人与企业命运的巨大影响。

  即使是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司机,也丝毫无法预测和规避周期的碾压。

  只能敬畏。

责任编辑:何俊熹

<im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3/68f8bb28603a458bb112bd47f63768ec.jpeg" alt="" />

  市民“买买买”不停手,商家启动限流

 <strong> 原标题:运动过大年 健康伴您行——全国各地绚丽多彩全民健身活动“扮靓”春节假期</strong>

  &#8203;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23日(春运第17天,农历正月初二)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352.5万人次,环比增长38.0%,比2019年同期下降50.8%,比2022年同期增长67.7%。其中:

  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据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

  四川省多个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年味十足、人气渐旺,呈现强势回暖趋势。

刘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