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新兴市场迎来合资机遇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30 07:59: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大连报道

  2023 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 60%,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光伏产品的出口增长达 30%。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展,想要保持其发展势头,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在哪些区域和国别可以重点布局?围绕上述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对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进行了采访。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受益于持续投资

  《21世纪》:中国电动汽车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考虑哪些因素?

  约翰・奎尔奇: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受益于中国政府对该领域发展的重视以及持续的投资。创新能力也是驱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伴随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行业不断整合,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涌现。未来十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仍将保持竞争优势。

  《21世纪》:你对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出口规模和增长有何判断?

  约翰・奎尔奇:电动汽车的发展是解决世界面临的气候危机的重要一环。伴随中国提高电动汽车产量的能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也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提升的过程中获益。

  某种程度上,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小型新兴经济体能够通过允许中国电动汽车在本国销售,来实现其气候和碳足迹目标。

  此外,我预计还会看到更多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新兴市场投资制造领域。例如,在墨西哥,当地企业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发展电动汽车制造业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很好的 合资机会。

  从出口转向合资电动汽车制造商

  《21世纪》:请展开谈谈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哪些区域和国别市场面临广阔机遇?

  约翰・奎尔奇:考虑到美国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目前美国市场基本上是“关闭”的。欧洲征收的关税约为20%~25%,虽然关税繁重,但这不足以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是我认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机会可以着眼于欧洲和中国以外的市场,这些市场占全球GDP的40%甚至更多。因此,中国以外的市场机会巨大、机遇广阔。当然,中国国内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1世纪》: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有何建议?

  约翰・奎尔奇:我认为关键挑战聚焦在合作伙伴、品牌建设与专业人才这三个维度。

  一是如何从单纯的出口型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变为投资制造工厂、与中国以外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共同投资、进行合资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我认为,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在美欧制造商主导的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在这些市场,中国企业即使生产的产品非常有价值,但将不得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建立品牌声誉。

  三是人才。这涉及如何获得、留住人才,涉及在全球子公司管理中对不同国籍的人才的管理与整合。

责任编辑:刘明亮

  在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抓住机会,与境外赌博平台勾结,发展境内代理,怂恿球迷在他们的赌球平台充值下注。众多梦想靠赌球一夜暴富的赌客,往往会一步步陷入赌球平台圈套,输得倾家荡产。

  看到“张力被捕”的消息后,一位曾在富力地产广州公司工作过的员工自觉有些庆幸。今年3月就离职的他,“之前一直各种被拖欠工资和无理由降薪”。据他所知,还没离职的同事也都在“瑟瑟发抖”,“他们非常担心,不知道工资又要被拖欠多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好处并非普惠性的。广东财经大学教授黄晓凤、讲师刘佳和助理研究员陈俊基于2005-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得出,高铁开通对于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明显,但对中小城市和非省会城市效果则不明显。甚至可能会有“副作用”,也被称为虹吸效应、过道效应。

  “当时我们学校整个都封控了,社区和学校都开了证明,但是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只有学校里的一栋楼。”简女士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她随后又与保险公司多次沟通,找学校提供了更明确细致的隔离位置证明,最终全额获得了保险理赔金。“每个人最后理赔了3800元,之前购买不到50元。”简女士说。

  巴西的贫民窟里,孩子们光着脚带球穿梭在大街小巷;非洲的荒土上,纸团和瓶盖被用来当做足球;中国的大凉山深处,一方小小的玉米地也能构建起一个足球梦……这些画面不是最夺目的,但却是最有温度的。这份纯粹的热爱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同频共振,从热爱中释放的力量能够抵挡住前路的坎坷。

  据大江东了解,这两款抗病毒药,此前都仅供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中的重症患者使用,且给药时间会比较早。现在,有条件的阳性患者可以居家,为防止医疗挤兑,符合资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在线开处方,缓解药品供应压力。但具体如何操作,尚未明确。

杨升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