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9 09:00:00

  (近观中国)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郭超凯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从历史中走来,行至当下更显深意。

  时光流转,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多年来,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十周年节点,中国都会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五项原则也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遵循。

  在今次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回顾历史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

  有评论称,这一历史定位道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70年岁月洗礼,历经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却始终被国际社会认同和接受的深层次原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世界而言,70年历史充分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多重挑战。环顾当今世界,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延宕不止,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拼凑地缘政治“小圈子”,企图挑起阵营对立,地区和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不断加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能否经受住考验,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时的一道现实问题。对此,习近平在今次纪念大会上明确表示,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从国际局势看,当前出现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背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得到有效遵守,进而导致地区国家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相比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得越好,支持力度越大,和平与发展越有保障。

  许利平进一步指出,面对地区冲突与动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精神更加展现出其深刻的时代价值,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外界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久弥新,还在于中国持之以恒探索解答“国与国如何相处”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在大会上所言,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思想理念一脉相承。”崔洪建认为,这既反映出中国对外政策紧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体现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主动因时因势提出解决方案的努力实践。

  张维为表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 国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背后也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源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对当前的国际社会仍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再度高规格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对外传递出的信号清晰可见。正如习近平所言,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完)

  中信证券认为,本次成飞集团拟被注入中航电测,是自2017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入中航黑豹以来,航空工业集团推出的又一次重磅资本运作。2021年以来,中国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趋于活跃,航空工业集团资本运作提速,同时板块中相关企业的股权激励推进也明显提速。2022年5月,中国官方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在政策引领下,各央企已进入改革快车道。

  当天,解读《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广西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据介绍,《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自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

  让更多人共享古籍资源

  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海南自贸港知产法院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设立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建立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共同设立“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种质资源研究(海南)基地”,建立起集种业司法审判、服务保障、理论研究、田间实践职能为一体的多角度全方位工作机制和“一庭一点两基地”的工作布局,保障国家种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助力生物科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印度将于12日至13日举行“全球南方国家之声”线上峰会(Voice of Global South Summit),讨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已邀请逾120个发展中国家政府首脑、外长和财长与会。有分析认为,印度是今年G20主席国,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同发展中国家广泛交流,以丰富G20会议议题和成果。也有评论认为,这次峰会并未邀请G20中其他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性和影响力有所欠缺。请问中方对印方举办此次峰会持何态度?

  <strong>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啃下的硬骨头”</strong>

古智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