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8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三年内因AI改变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9 15:48:41

报告发现,担忧AI令自己失业的员工比重大幅减少,从2022年的53%下降到10%。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AI)会否导致大规模失业的讨论不绝。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Mercer)近日发布《2024年亚洲全球人才趋势》(GTT),对3600名高管、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展开调查。报告发现,AI和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工作流程,98%的受访企业和机构计划在2024年对工作设计进行变更,包括确定最适合混合/远程工作的角色,并将工作重新分配给不同的人才池。

报告称,56%的受访高管认为AI将为其组织创造就业机会,44%的高管持相反意见。对员工来说,担忧AI使自己失业的比重大幅减少,从2022年的53%下降到10%。不过,21%的员工担心,AI的进步会提高工作要求,迫使自己工作更快或产出更多,从而增加工作压力和风险,这一比例是2022年的两倍。

美世亚洲区总裁拉蒂默(Peta Latimer)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AI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持乐观态度。“过去30年,我们一直在说很多的工作要被机器人所取代,但现在的就业还是可以进行合理分配。”她称,“即使AI可以帮助公司生产力提升30%,这也不意味着会直接减少30%就业岗位。”

AI将带来什么

报告发现,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四分之一的高管表示AI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业务模式,而80%的工作岗位将在未来三年内因生成性AI而发生显著变化。

32%的高管认为,AI能通过放大智能带来更大附加值,从而减轻当前最紧迫的人才风险,例如劳动力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才流动性低等。54%的高管认为,如果企业不大规模采用AI,其业务将无法在2030年后生存。

有53%的高管预计,AI和自动化将在未来三年内为他们的组织带来10%-30%的生产力提升,另有40%的高管认为提升幅度会更大。不过,尽管AI和自动化有望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但这只有在重新设计工作方式以适应人机协作时才能实现。

然而,尽管41%的亚洲企业高管认为投资AI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但随着AI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员工可能无法适应或最大程度利用AI。86%的高管认为,如果工作岗位被AI改变或取消,只有不到一半的员工能够适应。

同时,67%的企业和机构在采用新技术时,并没有相应地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由于新技术未能有效融入日常工作,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无价值或重复的任务,导致生产力下降。此外,许多企业在实施新技术时,未能充分考虑员工的体验和需求,导致新技术难以学习或使用,技术投资就不能发挥预期效果。

拉蒂默表示,招聘网站领英的数据显示,企业在招聘中对AI技能的整体要求在过去6个月内提高了21倍,但教育体系仍难以跟上这一趋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错配。同时,员工看待劳资关系的角度也已发生变化。“很多员工会觉得,如果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没有反馈给员工,他们不会继续有动力在公司中发展。”她称,特别是在疫情后和通胀环境下,员工的预期值发生了转变,就职者的目标是一个更好、更和善、更灵活的一个就业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向钱看齐”。

解决方法

报告还发现,83%的亚洲员工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职业 倦怠,经济压力是首要原因。许多员工面临生活成本上涨和持续的通货膨胀,他们平均每月要花费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来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

报告称,员工对财务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雇主能提供支持以减轻他们的财务压力。只有45%的员工认为他们为退休存够了足够的钱,并且他们更信任雇主提供的退休计划,而不是独立的财务顾问。报告发现,与不关注员工财务健康的公司相比,关注员工财务健康的公司员工更有可能感到满意和留在公司。

此外,价值观不一致、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挑战和缺乏心理安全感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57%的员工报告他们工作时间比以往更长,而42%的员工认为繁忙的工作(无价值的任务)是导致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报告认为,雇主可以从重新设计工作、重建员工的信任以及缓解员工的职业倦怠和经济压力三方面下手,增进其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

例如,报告提到,只有46%的高管对所在机构的人才模型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充满信心,只有27%的人强烈认为其劳动力模型足够灵活,能够将人才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为此,企业应该创建技能分类法,并将员工的技能与之相对应;制定能力框架,评估员工在特定技能方面的能力水平;设计基于技能的奖励计划,激励技能发展;要充分利用AI和技术,企业必须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并提供充分的培训。

责任编辑:王永生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8/3870250227.jpg" alt="" />

  提高运行水平。优化协同运行工作程序,减少航班执行前24小时内的临时取消。

  在出境游暂停的3年中,春秋旅游难免也流失了一批人才。对此,春秋旅游各业务部门在进行相应调整,安排业务培训之余,也在为各目的地协调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春秋旅游亚太部负责人表示,已特别安排经验丰富的计调人员对接热门目的地普吉,目前已与当地合作伙伴就住宿酒店、半日游、一日游以及安全质量等进行了解、接洽。面对已发生新变化的海外目的地,春秋旅游通过全方位接洽航司、境外地接、酒店、车队、餐厅等合作伙伴,掌握、汇总多方信息,以便届时能让游客出行前能及时了解境外游最新动态。结合中国游客对北极的好奇和向往,春秋旅游欧洲部产品经理和北欧旅游局以及当地地接社正在积极沟通市场新动态,探寻北欧新目的地。为迎接出境游的真正重启,春秋旅游全国各地分社也正在积极筹备,做好准备工作。

  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三级警长李考良说:“目前,我站为应对公路口岸入境车辆激增,科学动态调整警力,增派车体检查民警,加开查验通道。在确保口岸通关稳定、限定区域安全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前提下,助力口岸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边检智慧、展现边检作为。”

  对于外界高度关注的南海问题,双方决定建立中国外交部边海司与菲律宾外交部海洋司直接沟通机制。同意尽早召开中菲海警海上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适时举行年度防务安全对话。同时,尽早重启海上油气开发磋商。这些举措对双方妥善处理海上分歧、探索海上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strong>  列车推出特色服务</strong>

徐真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