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东南亚律师:希望与中国建立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来源: 学习网
2024-07-10 13:09:41

  中新网昆明7月8日电(陈静 黄莹)8日,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交流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的青年律师齐聚,与云南民族大学教师一道,探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多国律师表示:希望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设立跨国实训基地,加强各国法律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由云南海外联谊会主办,是海外侨界代表人士国情省情研修活动的内容之一。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许传坤在交流会上致辞称,目前,该校已开齐全14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5种官方语种专业,依托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5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学校与国外法律人才间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探索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路径。

  交流会上,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研室主任安琪作《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主题交流,该学院博士王毅婷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探讨》主题交流。与会人员还围绕南亚东南亚法律人才培养进行了自由讨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开展跨国业务的企业客户越来越多,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北京市天元(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段秀峰在自由交流时说,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资企业走进来,都需要具备双语能力、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段秀峰认为,高校是系统性培养法律人才的大本营,律师事务所则是人才实践的基地。未来希望与国内高校、各国律所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双方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同国家间互派学生、律师交流学习是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有效方式,我非 常赞同这一做法。”来自缅甸安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如菊说,她在国际律所工作超过10年时间,其所在律所和对象国律所都会互派青年律师开展交流学习,这是快速了解对象国国情、国别法律的有效方式。希望未来缅甸与中国高校、律所都能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印度尼西亚Wiem Law Firm公司执行董事徐安智近两年才开始学习汉语,“因为每天都和中国客户交流,过去我要使用翻译软件,现在基本可以听懂了。”徐安智介绍,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必须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而印尼的许多本土律师不会说汉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非常希望未来与中国、南亚东南亚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他说。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表示,目前学院正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今天的面对面交流,学院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律所合作,探索建立境外实训基地,与各国携手培养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完)

  <strong>主战场与文明源</strong>

  在我们几天的蹲点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一位村民的求助。经过检查,老人虽然看着精神还行,但因为她原本就有冠心病,病情其实已经比较严重了,急需转院治疗。曹医生赶紧给罗亭镇卫生院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将患者送往上级医院。

  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2016年10月,《永远在路上》列举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

  <strong>杨华升:</strong>症状主要是聚焦在两个类别。一种是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还很突出,比如常见的是咳嗽、咳痰、咽干,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叫“余邪未尽”,用老百姓的话叫“还没好透”或者“没好利索”;第二种是有一些人可能原本身体就比较差,或者甚至有一些基础病,经历一次新冠发烧,机体跟病毒的斗争以后,虽然他呼吸道症状已经不突出或者几乎没有了,但有些像全身乏力、长期没有食欲,或者是睡眠障碍、心悸、心慌等症状。从我们中医角度主要是“气阴两虚”,也就是身体比较虚弱。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需要返岗工作,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虽然典型症状不多,但是很难胜任原来的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我们现在从中医的思路上来讲,主要准备了两个方子,一个方子是以“清除余邪”为主,另外一个主要是立足于“扶正”,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为主。

  据悉,首阶段“通关”将开放7个口岸。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字,截至7日下午6时,超过41万人预约过关前往内地。

  对考古成果的阐释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建构,一种是公众科普。

黄昱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