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一片绿叶的千年之旅:茶叶渐成“茶业”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30 19:39:02

  中新网甘肃陇南6月28日电 (艾庆龙 高展 李亚龙)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副区长田国权说,目前,该区茶叶栽植面积达3.8万亩,采茶面积2万亩,2023年产量121吨,产值9700万元,惠及农户2.4万人。“小茶叶”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6月26日至28日在武都区举办甘川陕毗邻地区(九寨沟—武都)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武都区第二次会议暨陇南市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武都区是甘肃省仅有的3个产茶县区之一,茶区主要分布在4个乡镇30个行政村。武都茶历史悠久,史书记载西汉时当地洛塘镇就设有茶市,是全国最早的茶市之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巴蜀茶叶集中到成都,再运到武都卖给西北游牧部落,成都和武都都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田国权介绍说,武都茶叶面积达3.8万亩,今年产量预计达145吨,预计产值1.02亿元。武都有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2013年以来先后研发加工出了红茶、白茶、黑茶产品系列。此外,当地还多元化开发红茶、白茶及茶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茶产品,不断提升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裕河镇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是武都区茶叶主产区之一,所产茶叶醇厚绵香、品质优良,外形口感俱佳,深受消费者青睐。走进裕河镇一处茶园,那一垄垄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仿佛是大地的指纹。微风拂过,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据裕河镇工作人员介绍,从2023年开始,武都区多部门联合,面向全国茶叶爱好者,推出“定制茶园”活动,高端私人定制,探索茶旅融合发展多元模式。

  “一片专属茶园,您可以随时查看茶园生长管理情况,亲手采摘加工茶叶,体验私家定制茶园的乐趣。”武都区文旅局局长李巍巍接受专访时表示,定制茶园的价格是每亩1万元,每亩茶园大约可产明前茶5公斤、毛尖3公斤。

  武都还通过构建“茶业+旅游”新业态,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子,扩大茶友圈,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

  武都当地一家文创公司负责人王双艳从事茶 具制作已有3年时间,她制作茶具的原料来源于武都区三河镇的紫泥,在上千度的高温下,经过数道工序,烧制成茶壶,其坯体呈现原始拙朴、自然晶点的质感。

  “研制出紫泥茶壶系列产品,市场价格最高达3万元。”王双艳分析此现象时说,紫泥茶壶因密度较低,含有铁等其他微量矿物质,能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使茶汤入口自然、回感好,喉韵倍增,尤其适合泡绿茶、普洱、黑茶。

  近些年,武都区建立陇南市首家茶叶专业市场——陇南茶城茶叶专业交易市场。该市场入驻商户40多户,集茶叶零售,茶具、茶包装、茶机械销售。

  武都区推选的茶叶企业代表王登武说,经过市场调研,全国连锁茶饮企业,每年采购有机茶体量高达数十亿元。国际许多制药企业、食品企业、化妆品企业对茶精油、茶多酚的需求量也很大,这是当地生态有机茶发展的良好商机。

  王登武结合工作实际说,几年来,陇南的红茶、白茶生产技术得以全面普及,尤其是新工艺白茶技术,让白茶的香气和耐泡度更好,提高了品质和竞争力。从福建茶企给予陇南的大批量订单,就是品质优良的最好证明。

  王登武坦言,在陇南茶行业,缺少国家级的知名品牌或名牌产品。对此,他建议官方加大茶企品牌建设奖励机制。(完)

  加快培育农业“链主”企业,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竞相涌现……“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让广大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和品质得到提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2月5日电 题:新疆哈密何以成为西北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焦林旺说,巡护员如同横在人与虎豹中间的一道“屏障”,保证双方不互相伤害。随着虎豹出现频次的增多,巡护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大伙深感责任重大,工作一刻也不敢懈怠。

  在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多浪蔬菜合作社设施农业基地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进行着西瓜、甜瓜的移苗定植工作,大棚内,培土、盖膜、移苗,嫩绿的幼苗带来了勃勃生机。该县村民帕提古丽·萨塔尔娴熟地在田间忙碌着,半年的工作经历,收入节节高,技术样样精,家门口成为工作“车间”。

  当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诋毁中国时,西方媒体又发明了一种“万能句式”:“中国经济在增长,但代价是……”“中国加大环保力度,但代价是……”“中国城市变得更加智能,但代价是……”“北京冬奥会还算成功,但代价是……”“中国拉动柬埔寨经济增长,但代价是……”

  尽管对于这件龙形器的属性未有定论,但可以确信,它带有浓烈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色彩,且与社会身份等级紧密相关,是二里头文明中贵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站在回望的视角,这件龙形器所展示神话动物形象,与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龙文化,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连接。用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杜金鹏的话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中国龙’”。

黄启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