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6 22:24:48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4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建设银行各地分行积极部署、主动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目前已落地全国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多个项目入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清单。

  破解科创企业初创期“首贷”困局

  合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合成材料制造,拥有15项发明专利,所研发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光电领域,市场竞争优势较大。在得知企业受困于资金短缺问题后,建行广东佛山分行迅速组建服务团队,通过建行广东省分行首创的科技企业多维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级,充分运用“善新贷”纯信用、全流程线上的产品优势,成功为其提供810万元资金支持。这笔贷款是全国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后续企业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我们这种初创企业来说,融资一直是个大问题。多亏了建行提供的高效金融服务,真是太感谢了!”得知贷款成功批复的消息,合聚高分子负责人雷彩红欣喜地向建行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其实,欣喜的不仅只有雷彩红一人 ,远在福建龙岩智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温江权也同样感慨:“对于初创期的科创企业,没有成熟稳定的营业收入,想要借到第一笔贷款并非易事。但没想到,现在像我这样的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拿到纯信用的贷款,关键还能随借随还,大大节省了我们的融资成本。”

  智云信息技术专注机械生产管理系统研发,拥有31项知识产权,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但始终未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在得知该公司入选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企业名单后,建行福建龙岩分行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主动为其介绍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推荐了“善新贷”,依托科技金融专营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不到三个工作日就完成申报、审批、放款等全流程,为该公司提供了15万元的纯信用贷款。

  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助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为进一步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建设银行积极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领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在四川,凤生纸业是目前全国竹浆生活用纸原纸产量前五的公司,是四川省内领先的竹资源全产业链开发者。截至6月18日,建行四川乐山分行向凤生纸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近3000万元,用于支持该公司年产15万吨特种纸技改项目建设,入围工信部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

  在浙江,艾迈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正筹建“6000吨间位芳纶材料”项目,建行浙江衢州龙游支行为其定制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并在了解到该项目尚未上报技术改造再贷款名单后,第一时间协助企业联系县经信局投资科,为企业牵线搭桥,解答申报中的问题,最终该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技术改造再贷款清单,龙游支行也与艾迈德新材料签订了4.35亿元技术改造贷款合同,并提供首笔贷款资金超5000万元。

  根据判决,26岁的赵心童总共接受了两项指控,其一是在另一名球员操纵的两场比赛中他是当事人;其二是他违规对斯诺克比赛下注。赵心童在自己的道歉声明中也明确表示:“我从来没有过操纵比赛的念头和行为——我深知那是职业运动员的禁区。”

  不过知支之(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孟庆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较于社会餐饮,团餐行业仍然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其一大特征是企业获取订单大多依靠资源驱动,这在整个行业内非常普遍。“说的好听是不太市场化,说的不好听就是桌面下的东西比较多。”

  万沙浪曾唱红《风从哪里来》《爱你一万年》等经典歌曲,近年来先是传出跌倒导致脑部受伤,之后又因中风半瘫,还曾因肾衰竭两度送急诊。

  比如,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高端技术情报被透露到国外的事件,近年来在日本层出不穷。其列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2020年1月,在俄罗斯外交官的要求下,软银一员工因涉嫌携带与通信设备相关的机密信息而被警视厅逮捕,同年7月,东京地方法院宣判其有罪”。

  关于“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从全球汽车业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基于经济、能源还是环保层面的原因,车型的进化和普及都与大排量车型背道而驰。这也是继德系车、美系车之后,日系车在全球连续多年保持销量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到了当下全球汽车业电动化转型的时代,中国汽车终于开始实现“弯道超车”。

白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