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银耳在西藏拉萨首次试种成功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20 04:43:29

  中新网拉萨6月19日电(泽塔雍措 贡松卓玛)记者19日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获悉,食用菌品种银耳在拉萨首次试种成功,填补了西藏银耳种植的技术空白。

  为贯 彻落实好西藏居民膳食营养健康改善与优化专项工作,丰富西藏本地食用菌品种、进一步改善本地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积极引进食用菌品种银耳,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工厂化试种。

  “由于西藏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高海拔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种植难度与推广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副研究员张君丽说,高海拔地区,菌丝生长较内地缓慢,培育时间较内地长一些,需要120天左右。银耳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营养等条件。银耳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2℃~25℃,湿度控制在90%左右。高原光照强,气候干燥,温度湿度难以控制,不利于银耳子实体的分化,通过人为设施调控,在适宜的温湿度光照条件下,利于银耳正常出耳。

  张君丽说:“食用菌课题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探索与技术试验,第一批银耳成功出菇,为推动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该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围绕西藏食用菌种业发展,不断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推动食用菌种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了金针菇、杏鲍菇、黑木耳、灵芝、白灵菇等20余种食用菌,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完)

  明黄的图书馆、亮蓝的科技馆、翠绿的青少年宫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面北眺望,一片700多亩的清澈水面波光粼粼,成群白鹭时飞时栖。

  中国的天宫号亦属于第三代空间站。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太空治理的教授艾坦·泰佩尔等人2022年12月在学术类媒体《对话》的文章中指出,天宫参照了苏联时代的设计,不过,天宫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改进。

  无锡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新吴区旺庄养老院,每一位入住老人胸前都佩戴着一张智能定位卡,它是老人们的“贴身护卫”。无线定位技术可以获取位置信息,同时与移动护理系统、视频监控联动,老人发生突发状况时,可以一键报警。这是落户无锡的一家科技信息公司在智慧养老领域落地的一个应用场景。

  1986年,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升空,这是第三代空间站代表,其多舱结构亦可称之为组合式、积木式的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由1个核心舱和5个实验舱组成,5个实验舱都通过核心舱上的接口与之紧密结合,像堆积木一样。

  <strong>扩准入</strong>

  随着医护人员的陆续康复,现在,基本回到了工作岗位。经过精心救治,好消息不断传来。很多患者都脱离了呼吸机、拔掉气管插管,病情逐渐好转。

安怡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