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21 10:22:29

  中新社武汉6月20日电(记者 马芙蓉)世界首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获“爱子”。武汉白鱀豚馆20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淘淘”及其子最新情况。

  “淘淘”于2005年7月5日在武汉白鱀豚馆出生。今年6月9日,“淘淘”迎来第三个孩子——一头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此前两个孩子分别是4岁多的大儿子“汉宝”,即将满两岁的二女儿“小久久”。

  “长江江豚寿命一般在20岁至25岁,按此推断,‘淘淘’处在中年向老年过渡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淘淘”又一次繁衍后代,意味着其整体状况还比较健康。但不容忽视的是,“淘淘”身体部分指标已呈现衰老迹象,出现老年斑、食欲减退等情况。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探索建立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实现长江江豚从种群持续下降、濒临灭绝到止跌回升的转变。

  “淘淘”及其后代是人工饲养繁育保护策略的亲历者。经过摸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构建起人工环境下成熟的饲养繁殖技术体系。目前,武汉白鱀豚馆饲养着12头长江江豚,其中5头为人工环境下繁育,包括3头二代江豚。

  在郝玉江看来,长江江豚保护逐渐从“拯救保种”转入“种群恢复”阶段,当前仍需通过优化保护策略、创新保护技术、提升管护能力、 推动全民参与等措施推进保护工作。(完)

  会议要求,2023年医保工作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医保惠民实效。

  培养“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可以说,宋茗安吉白茶‘未来农场’通过数字化赋能,以‘安吉白茶+文化旅游’横向融合模式为途径,通过‘农场+村+农户’模式,优化‘订单+’‘就业+’等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强化产村融合。”宋茗安吉白茶“未来农场”相关负责人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96/4912554236885867640.jpg" alt="" />

  <strong>成果民主、实质民主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标志。</strong>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在于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它还应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即成果民主。成果民主是指人民群众通过过程上的民主参与,达到良政善治的理想效果,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实质统一,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就是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倾听人民呼声,吸纳人民意愿,在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权益、增进人民的福祉,全方位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支持,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融通中外译介中国”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座谈会暨“译中国”文库首批图书发布仪式在京举办。

张凯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