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沈阳和河半程马拉松开赛 肯尼亚选手荣膺男子组冠军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03 00:08:57

  中新网沈阳6月2日电 (李晛)6月2日7时30分,跑遍辽宁·2024沈阳和河半程马拉松在和平区集装箱小镇鸣枪开跑。

  来自肯尼亚的选手SEREM ELIJAH TIROP以1小时04分15秒的成绩获得本次赛事半程马拉松项目男子组冠军,来自中国的选手张灿以1小时17分14秒的成绩获得本次半程马拉松项目女子组冠军。

  本届赛事由辽宁省体育局、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员会、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员会、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比赛共设4个项目,吸引1.2万名参赛选手报名,包括半程马拉松(21.0975km)5000人、健康跑(约11公里)1000人、欢乐跑(约7公里)3000人、亲子跑(约3公里)3000人。

  据悉,本次马拉松吸引了1000组家庭带领孩子参赛,引领青少年热爱体育运动,强化意志品质培育。来自于洪二小的学生陈奕丞和弟弟陈奕霖随妈妈一起报名了亲子跑。陈奕丞说:“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坚持才跑完了全程。”

  “我第一次跑半马,想挑战一下自己,非常有成就感。”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胡恩铭以1小时44分37秒跑完半程马拉松。胡恩铭告诉记者,从初中毕业他就开始练习跑步,现在每周一到周五也在学校坚持跑步,这次比赛也是检验自己练习成果的过程,结果非常满意。

  本次活动赛道由和平区、沈河区城市道路串联多个公园景观组成,亲子跑终点设置在和平区特色生态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欢乐跑终点设置在和平区沈水湾公园内一座满载历史底蕴的名阁——云飏阁,健康跑终点与半程马拉松终点则设置在沈阳标志性建筑——盛京大剧院。沿途由2000余名居民组成的广场舞队、秧歌队、太极拳队的展演为参赛者加油助威,跑友们幸福感拉满。

  此外,为全力保障参赛选手安全顺利完赛,本次马拉松共设置7个基础补给站,根据本地特色增加额外特色补给站。既保障了选手的能量补给,又推荐了当地特色美食。

  3.5公里后备箱补给站是本次马拉松补给站的一次全新尝试,这也是沈阳站的特色补给点。9.5公里补给点是和平区总工会的流动驿站,老北市特色美食的补给站点。16公里补给点是沈河区总工会的流动驿站和头条胡同与小河沿早市的特展区域。商家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极具特色的驴打滚、酸梅汤、无水蛋糕、大果子等特色小吃。在欢乐跑、健康跑、半程马拉松终点为大家准备了巨型蛋糕庆祝完赛。

  赛事还成立了八个保障组,千余人的保障团队。为赛事准备了4家三甲医院,15辆救护车,赛道设置12个医疗站,44台AED,20多名赛道急救巡查人员,100多位医疗人员,为运动员顺利完赛保驾护航。同时招募志愿者1200余名,在赛道、医疗、安保等方面,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提供最优质的赛事服务。

  “沿途的风景非常美,补给非常充足,服务也非常到位。”来自 沈阳的参赛选手韩先生成功完成了半程马拉松。他告诉记者,感谢主办方和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今天他跑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绩,非常开心。(完)

  而在造车领域,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跨界造车甚至尚未实现量产。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首款车型,目标为“争取15到20年进入世界前五”。不过,不同于多数造车新势力对于融资的渴望,得益于多年积累,小米造车似乎并不缺钱,小米汽车计划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日表示:“2023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预计费用投入将达到75亿到80亿元。”雷军解释,“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赛道,任何时候都不晚。”

  最早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野心是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大众”。按照计划,特斯拉未来还计划推出一款成本仅为Model 3一半的小型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表示,到2030年,特斯拉年销量要达到2000万辆,几乎达到当前丰田和大众汽车的年销量总和。马斯克希望,更多人可以买得起特斯拉的汽车。

  从时间上看,地方党政代表团这一轮学习考察集中在全国两会闭幕后;从范围看,又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所以有观点称之为“邻居串门”;从议题看,大家很一致,重点考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

  就在各家航司在规则上大做文章时,飞猪推出了“任性飞”产品,售价仅66元,可兑换一个月内包含港澳台在内的成人单程国内机票,票面价在500元以上时,需补差价。2020年7月15日早10点第一次发售,上线秒空。据飞猪后台统计,当时有近200万人同时涌入。

  今年全国两会,3月12日的“部长通道”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回应“三大球”相关问题时表示,实事求是地讲,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三大球,特别是男子项目发展不尽如人意,男子足球的水平一路下滑,足球业内出现了诸多乱象,这与党中央、全国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何小鹏如今强调“降低成本”,同样源于对市场集中度的判断。“我们如果把时间追回到2017年,中国大概有接近300家的新势力,以及有接近70家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销售。截至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大概只有50家左右的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有销量,我觉得,在5年以后可能只有25家,那么在10年以后可能只有数家到10家之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不管是10万(辆)一年还是50万~70万(辆)一年的汽车公司,在5到15年之间都存活不了,在中国能够存活可能最低的数字会达到300万(辆)一年这样一个规模。”

林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