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最高温突破历史极值 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6 13:53:18

  6月15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有高温。

  这是自6月7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6月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5至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多地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下去吗?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截至6月14日,我国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近5年来全国历次高温天气过程第五强。

  “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解释,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24年5月结束。今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前期明显下降。不过,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

  “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更频繁。与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热,极端天气出现次数或更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相较于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更为持续。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

  今年夏天还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研究员翟建青介绍,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十年2.5天的速率提前。1981至1990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早发生在6月24日,2011至2020年则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现当年首次区域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

  同时,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至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至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而且,平均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981至1990年平均影响我国258个国家气象站,2011至2020年则平均影响我国328个国家气象站。

  气象部门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不过,郑志海认为,进入拉尼娜状态要到夏季后期,因此拉尼娜对我国今年夏季气温的影响相对不大,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会以偏高为主。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指出,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高温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影响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下,一些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高温天气加剧脆弱人群和户外劳动者健康风险,各地中暑和热射病事件增多,需做好户外出行、生产施工等保障措施,尤其是独居老人、长期慢性病患者、降温设施不足的低收入家庭和户外作业人员。”翟建青建议,老弱病幼人员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多饮水;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工作场所准备必要的饮料和防暑药 品。此外,驾车出行注意防范高温爆胎等突发交通事件。

  不仅仅是中暑,高温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据媒体报道,近期持续高温天气下,北京、天津等多地医院的心脑血管就诊患者有所增加。医生提醒,气温越高,引发脑出血的概率就越大。患有心脑血管病、“三高”以及熬夜和作息不规律的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

  针对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日前,天津市气象台与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提示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诱发脑卒中的气象风险高。河北省气象局发布中暑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等产品,提醒公众关注高温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影响。

  农业须关注高温干旱风险和病虫害防治

  暑热高温还会影响农业生产。目前正值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节。专家指出,北方冬麦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小麦灌浆乳熟和成熟小麦机收晾晒;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持续偏差,对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和出苗不利。

  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华北、黄淮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2摄氏度。高温将加快土壤失墒,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东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和南部、安徽北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易导致缺苗断垄。

  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高温干旱利于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的繁殖和发展。水稻稻瘟病在适温、多雨、高湿的环境易发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多喜凉爽高湿条件,多雨高湿而温度并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棉铃虫会危害棉花、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害的发生,干旱少雨则不利于其发生。

  目前,多地已采取应对措施。如河南省气象局开展大田调查和干土层观测,发布夏收夏种服务专报和全省陆表高温遥感监测产品,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安徽、江苏等地气象部门每天滚动监测土壤墒情,预报预测农业气象干旱发展趋势。山东省气候中心加强干旱监测影响评估,组织开展森林火情遥感监测,并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会商。

  专家呼吁,加快建设动态、快速、实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高精度、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和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风险区划,细化区域防灾减灾应对预案,提升灾害防御实效;优化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增强旱区人工增雨能力。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对这次会见,国际媒体相当关注,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电稿。按说一国外长会见驻在国大使属常态行为,但鉴于中美关系作为全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份量,加上当前两国关系全面紧崩的真实现状,用秦刚今天见伯恩斯的表态,那就是“再遇寒冰”,所以在此背景下,这场会面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今天彭博社的报道标题特别强调,China’s New Foreign Minister Meets US Envoy for First Time,这是“中国新外长首次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当然我对出现在标题的“新”字,有保留意见,以今时今日全方位大国外交的强度与密度,强调这个“新”字,不合时宜,也不着调。你看,今天秦刚又飞欧洲连访三国了,大国外长着实够拼。同样可作对照的一个背景是,秦刚是在出使美国期间,获拔擢大国外长。在他离美返国履新之际,美国“Politico”新闻网站曾刊出长篇文章,指秦刚就任驻美大使期间,国务卿布林肯并未与其会面,美媒认定,这构成白宫外交团队的重大误判。

  王萍萍表示,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具体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增速,可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增速差别较大,这需要从行业、地区、单位类型、岗位以及单位经营状况和个人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完)

  但令人叫绝的是,同样的食材,同样的调料,每家烤出来的味道却各不相同。这就取决于各家烧烤师傅的技术,调料配比、火候,甚至什么时候翻面,什么时候撒孜然辣椒面,都是核心商业机密。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报道,2012年以来,福建省探索从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引进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直接挂职副县(区)长、副镇长等重要岗位干部,并配套多项措施重点培养,旨在战略性培养储备年轻干部。

  <strong>直新闻: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周一(8日)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强调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防止出现意外,您对此有何特别观察?</strong>

  鉴于CSIS多次对涉华议题捕风捉影甚至闹出笑话、诚信早已扫地,其炒作者几乎不加掩饰的政治用心世人看得很清楚,加政府应该很明白这次的报告究竟是怎么回事,稍有一定判断力的人都是不可能采信它的。但加拿大外交部门却基于不实指控煞有介事地召见我驻加大使,甚至还称考虑驱逐中国相关外交官,这番操作被西方媒体大量报道,事实上配合加反华政客以及华盛顿完成了一次对中国的抹黑攻击,人为制造出了一场本不该出现的外交风波,产生了恶劣影响。

蔡必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