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个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开园

来源: 雷科技
2024-06-26 07:40:14

  中新网西宁6月25日电 (李隽)“该公墓突显惠民利民的公益性属性,填补了我市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的空白,有效补充了经营性公墓供给不足的现实需要。”25日,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智呈说。

  当日,西宁市殡仪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举行开园仪式。据悉,该公墓也是青海省首个节地生态公益性墓园。

  该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总投资1.69亿元,总建筑面积25190平方米,园区整体为公园式布局,设有草坪葬、树葬、壁葬、传统墓等多种形式,单、双穴位两种规格墓位供选择,共有墓位18008个,穴位33000个。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参与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加。青海省民政厅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青海省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人数实现“五连增”,已累计为7503名民众 发放奖补资金2240万元。

  青海省民政部门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全面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形式的民众给予800元至3000元/例不等的一次性奖励。该省持续完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优化奖补申请办理流程,开通网上申请办理模块,规范资金发放监管,最大限度方便民众。

  同时,青海省加大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供给,严格落实《青海省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安排4个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树葬、草坪葬、花坛葬也逐步得到推广。(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7/27/12333145357518612943.jpg" alt="" />

  “当时同村出来的有十几人吧,现在一半都在城里安家了,另一半老家都建好了房子。” 麦韦明坦言,以前春节回家基本上都是大家凑好时间,一起骑摩托回去,一排摩托轰轰一路,好壮观,“这些年明显地感觉到,大家都在买车买房,回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采育镇辖区常住人口54690人,大部分为农村人口。在管辖的55个行政村中,距离镇上最远的村子开车有半个小时的行程。为了医疗服务全覆盖,除了镇上的中心卫生院,像这样在村子里设置的社区服务站有10个,周一至周五为村民提供服务。因为人员紧张,这些卫生站,有的是镇卫生院的医生轮班来兼顾,只能每天下午服务,有的是专人驻守在卫生站,就可以全天开放。

  与此同时,广州南站携手广州医科大学团委开展“情暖回家路防疫伴你行”公益活动,邀请10名医疗人员坐诊,为有需要的旅客进行免费义诊,并向来往的旅客宣传科普防疫防病知识和健康常识,同时派发铁路职工设计的“防疫四字经”文创书签,让旅客的旅途更安心。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福州1月7日电 (记者 龙敏 李思源)春节将近,为满足金门、马祖地区民众农历春节的返乡需求,1月7日起至2月6日,暂停了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海上客运航线部分恢复通航。其中,厦门至金门客运航线自7日起率先恢复通航。

  2023年春运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为期40天。从客流出行特点来看,南铁节前客流主要以务工、探亲返乡流为主,节后客流呈现务工流与学生流错峰出行的态势。

尚晓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