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主场活动在晋祠博物馆举办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09 09:55:54

  中新网太原6月7日电 (记者 胡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主场活动7日在太原晋祠博物馆举办,活动以“了不起的山西古建”为主题,带领民众走近底蕴深厚的山西古建,通过窥古建保护、传承、发展之一隅,知山西文物事业发展之全貌。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拥有28027处古建筑,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尤其以木结构遗存最负盛名,全国仅有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均在山西。

  活动现场,主持人和三座唐代古建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文保机构进行视频连线,特邀古建博主孙小寒与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对“中国古建筑第一瑰宝”佛光寺的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向观众作介绍,国际友人米娅和南禅寺研究员史欣斌共同带领观众走进南禅寺,对“唐代建筑活标本”南禅寺的造型特色和艺术价值进行讲解,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樊霖对广仁王庙的时代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讲述。

  活动现场发布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2024年项目资助申报(第一批)指南并开启了项目资助申报通道。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是2023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公益性基金,旨在拓宽募资渠道、汇聚社会力量,资助文物保护,挖掘文物价值,促进文物有效利用与展示传播,提升文物领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确定了八个资助方向: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古建筑保护修缮技艺规范研究、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测技术研发、不可移动文物个案研究、文物价值阐释类专著出版、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展览展示项目、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项目。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表示,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的成立填补了山西省公益文物保护基金的“空白”,拓展了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的新渠道,对低级别文物保护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完)

  “我女儿现在读大二,相信在这座温暖的城市摆摊,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赵希龙说,他靠编织棕榈叶工艺品,月收入3000多元。

  <strong>去哪儿首席执行官 陈刚:</strong>春节期间人们走得更远了,坐火车、坐飞机的公里数增加了一半以上,老人和小孩在春节期间订单比例非常大,而且增长很快。

  非遗展演热闹非凡,非遗体验区同样人气满满。福鼎提线木偶戏、嘭嘭鼓、前岐马灯、桐山民间剪纸……琳琅满目的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体验、拍照打卡。

  当天,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一批战略合作单位代表签约,向知名企业家和学者顾问代表、研究院创新发展智库专家代表等颁发聘任证书,并发布首批研究课题。(完)

  “辛苦工作一年,准备在春节期间给家里换一款智能舒适的沙发,为明年的工作和生活加油鼓劲。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家居产品的颜值与未来科技感,感觉这款沙发和我家里的装修风格很搭配,而且试坐后觉得挺舒适。”蔡先生说。

  今年38岁的杨宁,是江门村村委会主任。几乎每一天,她都要接上百个电话。电话另一端,村民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还有什么项目能挣钱。

陈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