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上诵古诗 Z世代华裔青少年走近黄河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7 10:41:52

  中新网运城6月26日电 题:鹳雀楼上诵古诗 Z世代华裔青少年走近黄河

  作者 杨静 杨杰英

  千年前,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游蒲州,登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千年后的今天,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裔青少年们踏足山西,在鹳雀楼远眺黄河,吟诵千古绝唱,感受跨越时 空的文化

  “以前只听说过这首诗,身临其境,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26日,结束了为期6天海外华裔青少年探寻三晋之旅的17岁少年石坚安对此次山西行赞叹不已,“走过的每一处都很漂亮,希望有机会再来山西游玩。”

  连日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20余位华裔青少年走进壶口瀑布,感受大自然的磅礴与震撼;登临鹳雀楼,领略古建筑的韵味与诗意,用脚步丈量三晋大地。

  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的黄河岸畔。“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古往今来,鹳雀楼随《登鹳雀楼》被海内外民众熟知。

  石坚安告诉记者,除了欣赏黄河美景,还深入了解了鹳雀楼的建造过程、历史变迁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鹳雀楼上欣赏到的黄河美景固然美丽,但壶口瀑布更令我惊叹,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瀑布,真正体会到了黄河宛如一条巨龙,奔腾不息,流向远方。”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其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壶口瀑布景区工作人员丁文泽介绍,壶口瀑布因季节和水流变幻会出现“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生雷”等奇观。“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从今年开始海外华人华侨接待量达2万余人次。”

  祖籍地广东的17岁少年张一博同样对壶口瀑布印象深刻,“去之前以为是普通的瀑布,但当我走近它,瀑布奔腾,黄河水汽磅礴,波涛翻滚,宏伟美景令人心潮澎湃。我拍了好多张照片才满意。”

  张一博的妈妈是中国武汉人,经常会讲一些中国的故事。近几年,他多次陪妈妈回中国探亲,游览过长沙、宜昌等城市,“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非常迅速。虽然第一次来山西,但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都很吸引我。”

  此次旅程中,张一博一路走一路拍,他将把这些分享给家人,“有机会一定会和家人再来山西旅游。”(完)

  身为四川人的苏轼爱上了甜食,由此可见他对蜂蜜的喜爱程度了。而且蜂蜜具有很好的药效,可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肠胃、降血压,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7日电 (王坚 岳青)2023年春运于7日拉开帷幕。当日,在广州南站、白云机场、深圳北站、湛江徐闻港……广东各大机场、车站都活跃着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们为旅客提供购票辅助、进出站指引、特殊旅客服务等帮助,用热忱的服务温暖春运回家路。据统计,春运开始前,全省各地共青团组织就开始提前研究部署,共招募超6.2万名储备志愿者。

  “榕树下,青石路,游子的脚步,月光倒映出砖墙的纹路;茉莉花,巷子处,古厝亭台路,三山一江渡……”由新华社·声在中国工作室与福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出品的歌曲《福》也亮相本次十邑春晚舞台,邀十邑乡亲一起探寻“福”文化的真正魅力。

  在还原的基础上,《风吹半夏》也在影像风格上有所创新,剧组用暖光从窗外打进来充当自然光,而房间里经常会用冷调的光来衬托演员的面部,让观众有怀旧感,又会有隐隐约约的新鲜感。而面对高清无滤镜的镜头,一开始演员们的确有过顾虑,但当团队表达了真实感的诉求后,大家也都欣然接受。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7日电 中国官方媒体7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一集《第二个答案》,其中披露了傅政华案细节。

  “此前互联网医院只有复诊产生的医药费可以通过医保报销,现在参保新冠患者首诊可以报销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保部副主任李超说,有些居民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但没有检测的,线上医生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特点,对症开药。

吴刚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