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点亮”肺部为重疾早期筛查提供新路径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7 03:25:45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4日揭晓,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实现了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要突破,为解决肺部重疾早期筛查提供了新路径。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人类的肺部在传统临床磁共振成像中就像一个“黑洞”,这是因为传统磁共振成像以水质子作为信号源,而肺部是空腔结构,水质子少,是人体磁共振成像的一大“盲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比如说临床医生看胸透、看CT,肺部通气功能即使是好的,它全部影像上面显示的是黑的,你没法区分我们吸进气体有没有到达肺泡。

  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肺部空腔气体无法成像及成像速度慢等难题,实现了被检测者只需吸入特制的“氙气”,屏气3.5秒,一副人体肺部磁共振的3D影像就会快速呈现出来。

  影像中,气体抵达肺部的位置清晰可见,患者的肺部微结构、气体交换功能情况等一目了然。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我们这个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它是个亮的信号,传统信号是暗的、黑的。所以说我们简而言之称为“点亮”肺部,就是把以前肺部黑洞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能够把它“点亮”,就明确地知道哪块地方的肺部的功能是好的。

  据介绍,在这项技术中运用的氙-129在肺部功能探测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放射性、无毒、可吸入的惰性气体。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可将其磁共振信号增强5万倍以上,解决了肺部空腔气 体成像难题。

  这项技术

  能无入侵、无电离辐射检测

  定量、可视化评估人体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

  构建了含三大类20余项指标的肺部生理评估体系

  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

  填补了临床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无创可视化评估的空白

  目前,这项技术及装备已经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肺癌等疾病的临床研究。

  服务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外商投资的另一大去处。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蒙古国南戈壁北部是一个草原带,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当地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比较大。他实地调研发现,这些区域草原退化非常明显,荒漠化重心有北移倾向,增加了蒙古国的沙尘源地,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家风正、私德严,才能政风清、政德廉。家风的缺失让本应该互为“贤内助”的夫妻二人变成了“贤内蛀”,导致“家门失火”,最终夫妻双双锒铛入狱,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灾难。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2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总的来看,东盟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持战略和外交独立,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是它们共同的立场。因此,美国拉拢菲律宾对抗中国,会给整个东盟带来挑战。

  沙尘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常见气象灾害。强风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将地面大量的沙子和灰尘从干燥土壤上卷入大气,将它们带到数百至数千公里之外。沙尘天气强度通常以水平能见度区分,由轻至重依次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个等级。浮尘或扬沙天气的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之间,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特强沙尘暴则小于50米,俗称“黑风”。

  他和另外一位科学老师,利用周末,花了一天做出了初版的一级水火箭。完工时已是傍晚,下着小雨,他们兴冲冲地跑去操场发射。水火箭没飞几米,伞就打开了,两人只好加班加点改造新版本。下一个周末,下午阳光正好,他们又拿着成品跑到操场,叫来附近打篮球的学生一起帮忙发射。这一次,起飞笔直,按时开伞,但密封性不够,火箭落地后无法再次使用。

陈明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