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科学家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同台演讲 “格致论道”科学家精神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3 15:42:18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开馆向公众开放之际,6位不同领域科学家近日应邀共同走进该馆所在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一起登上知名科学文化演讲品牌“格致论道”讲台,以“攀登者”为主题分别发表科学家精神演讲,分享各自成长经历和科研收获。

  “格致论道”这期科学家精神专场演讲活动的6位演讲者,有的从事高原科考工作,致力于通过化石研究重建3亿年前的古地理演化模式;有的研究激光装置,为满足中国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科学研究做出贡献;有的打破“洋种子”垄断,为胡萝卜锻造“中国芯”;有的深耕于中亚造山带,在探寻矿产资源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有的聚焦量子计算,做成大规模稳定运行的量子计算云平台;有的将粗粮作为原料,合成全球首款“玉米尼龙”,体现出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科学高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以春研究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晚古生代地层、有孔虫动物群系统学和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他讲述了将“无人区”作为科研“主战场”的故事,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研究团队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化石材料,多项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激光聚变是人类目前最庞大、最复杂、超精密的超大型科学工程,也是各科技强国争相开展战略部署的制高点。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张攀政研究员总体负责神光Ⅱ激光设施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提升,他详细解读激光聚变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实现激光聚变目前还有哪些科学难题亟待解决,并带领现场观众体验激光点火聚变的高燃时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国,但规模化种植中的杂交种子长期依赖进口。如何才能打破国外“洋种子”垄断,实现种子的独立自主?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庄云飞研究员从事胡萝卜育种工作20余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胡萝卜新品种权9个。在演讲中,他阐述了种子培育推广团队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诠释了胡萝卜的“中国芯”为什么这么红。

  北疆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申萍研究员,带领团队深耕于中亚造山带,构建了该地区斑岩铜矿不同地壳厚度的三种成矿模式,首次在该地区甄别出还原性斑岩矿床,并发现新疆谢米斯台铜矿。这位北疆大地绿色矿山的“探路者”,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找矿40年”的科研故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中,量子科技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方向之一。量子计算机拥有强大的算力,而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范桁研究员把强大算力的量子计算机进行联网,做成大规模稳定运行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在演讲中,他回顾了量子计算的发展历程,并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强调量子计算云平台的关键作用。

  尼龙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合成纤维工业的新时代,为打破长久以来的技术垄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温廷益带领团队将玉米作为原料,合成全球首款“尼龙56”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阻燃性、吸湿性、易染色的特点,而且价格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他在演讲中分享了团队研发“玉米尼龙”的科研创新故事与经历。

  本场“格致论道”科学家精神专场演讲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办,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公众切实感受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并看到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努力付出的科学 家。(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过往政策发现,东莞市在2016年时开始实施全市住房限购政策,2017年时颁布限售政策。此后多年限购限售政策实施过多次微调,但2022年的政策调整最为密集,且整体来看幅度最大。

  2022年12月16日,秦宇红不得不连续值了四个班,白班,夜班,白班,夜班,“40多个小时没睡觉”。17日,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浑身水肿、咳血等症状,嗓子也发不出声音。这个51岁的男人终于倒下了,但只休息了一天,又匆忙回到急诊室。

  广州市则通过发布医疗机构招聘公告,招聘了1412名医护人员,并动员和返聘960名退休医务人员,投入到医疗救治一线。在安徽,当地也着手培训储备6000余名重症医师,并为2万名重症专业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远程培训。

  急诊医生耿楠常常在兜里揣着一个指夹式血氧仪,巡视时就测一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状况,及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这个病,病情进展特别快。”耿楠告诉记者,她有一次发现一位病人中午还没事,下午一测血氧已经发现不太好,她便开始协调医院床位,半夜十二点转进了ICU。

  台湾《镜周刊》4日报道称,台“中科院”向瑞士莱卡公司采购一批经纬仪,用于导弹生产组装时量测校正之用,但因其中有设备出现故障,“中科院”要求代理商送回瑞士原厂维修。相关人士透露,这批送修的经纬仪送回台湾之后,“中科院”检查文件后发现,经纬仪的进口报单上竟出现“山东青岛流亭机场”等字样,引发岛内政军界的高度关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美将携手加强半导体人才培养抗衡中国”。日本共同社29日独家报道称,为培养拥有尖端半导体技术的人才,日美两国政府将加强合作。共同社称,考虑到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的中国在安保方面令日美感到“紧张”,两国决定在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等下一代技术方面,实现各自擅长领域的技术能力互补。由于半导体目前已成为所有产业不可缺少的存在,所以日美两国此次合作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半导体技术。

王筱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