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业者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盼吸引中国游客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24 04:17:37

  中新网吉隆坡6月23日电 (记者 陈悦)最近四五天中,马来西亚“城的农场”陆续迎来约2000名中国游客,他们都是来体验这处以马来西亚甘榜(马来文“村庄”的音译)文化为主题景区推出的“峇迪工作坊”。

  峇迪为马来语batik的音译,是融合了丰富文化元素和独特设计风格的纺织工艺。用峇迪制作的服装或家居装饰等深受马来西亚民众喜爱,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被视为马来西亚的文化瑰宝。

  记者在现场看到,峇迪工作坊为中国游客准备了带有草图的峇迪布,中国游客在峇迪蜡染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用画笔或蜡染方式,在草图晕染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不一会,一幅幅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峇迪作品就诞生了。

  活动现场以鲜艳的峇迪布布置,还专门设置展板,介绍峇迪的历史、特色和制作工艺,让中国游客能更全面感受峇迪的魅力。

  不少游客向记者表示,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制作,对峇迪文化有了 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也为自己的马来西亚之旅留下别具特色的纪念品。

  “城的农场”负责人方训勇对记者表示,自从马中互免签证以来,马来西亚旅游业各界都感受到了“中国游客来马旅游的热潮”,也都在积极地摸索用更多带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来吸引中国游客。

  方训勇说,今年正逢马中建交50周年,希望通过体验峇迪文化,让中国游客能加深对马来西亚的了解。(完)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此次展览回顾了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所遭遇的历史沧桑,首次集体亮相七件流散文物与造像残存的“身首合一、数字复位”像,深入解读了《文昭皇后礼佛图》数字修复的背后故事。(完)

  2014年,乌中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对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及周围环境展开重点修复和整治。中方专家秉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理念,尽最大可能在修复中保留文物原状和历史信息,并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

  安徽省政协委员、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主席石柱说,安徽可以利用香港国际城市和联通世界的优势,促进其它国家和地区与安徽在创新科技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成熟技术和创新技术项目落地安徽。

  同样忙碌的支藕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绛面塑传承人。记者在支藕叶的家中看到,她拿出一块提前做好的面团,经过指尖的捏、搓、揉、压、划等,顷刻之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便制作完成。

  2022年2月,林某一家人到仙女山景区游玩,林某儿子携带滑雪板在禁滑区域滑雪时因速度过快失去控制,将毫无防备的傅某撞倒在地。双方一同前往附近卫生院检查,傅某因疼痛加剧要求进一步检查治疗遭到林某拒绝后,自行赶回当地医院就医,被确诊为右侧三根肋骨骨折。出院后,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多次未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傅某便将林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

  在颐和园举办的亲子冰上活动中,人们手持新春贺词在昆明湖冰场进行迎春打卡,大小朋友高举“兔年吉祥”卡片,醒目的祝福语与远处苍翠的万寿山、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形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郑俊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