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9 18:24:15

  中新网赤峰6月29日电 题: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作者 杨程晨 葛艾林

  马鞍山脚下,张国利家面积不大,但窗明几净,小院一侧种有果树、花卉,另一侧停放着电动汽车、三轮车。院门前旗杆高竖,一面国旗在山谷中飘扬。

  “我们家现在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张国利的小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家中四世同堂。近日,中新网记者参加“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马鞍山村,张国利老人接受了媒体采访。

  “正当中的是我母亲。”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他一一介绍家庭成员的民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组成多民族的家庭,都是因为缘分。咱们农村过去‘说媳妇’也不刻意分辨民族,介绍人介绍彼此的时候,不会过问对方(是什么民族)。”

  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是他所居住的马鞍山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互嵌式”生活的缩影。这个村子有420户,汉、蒙古、满3个民族在此世居。2020年至2022年,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马鞍山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山葡萄产业3500亩、农家乐16家,成立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比,是太好了。”张国利夫妇有几亩山葡萄地和杂粮地,加上外出打工所得和村里其他收入,二老的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

  令张国利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村内环境明显变好了,特别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发生了大转变。“过去大家随意扔垃圾,后来村里给配备了垃圾箱,还有专人来回收垃圾。村里的道路变干净 了,路况也越来越好,晚上串门不带手电筒也不用担心走路被路面坑

  离张国利家不远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曾获颁“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因为这方碧绿,喀喇沁旗近年着手发展旅游业,张国利盼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自己的村子,“看看现在的马鞍山发展成了什么样”。(完)

  谈拆迁赔偿的时候,他会到村民家里坐坐。马湖村一位村民称,黄大发人看起来很好,态度温和地和他们聊天,黄大发答应了他当面提出的赔偿要求,尽管事后也没有兑现。

  孙应帅表示,地方政府从名校“挖人才”,有利于年轻干部勇于担当、积极干事、尽快成长,也有利于解决人才向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集聚,而中西部地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干部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据法新社报道,为了拉拢盟友,布林肯在约20小时的旅程中还与日本和韩国的同行通了电话。美方在布林肯与韩国外长朴振的通话新闻稿中称,布林肯强调美国致力于“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曾与多位引进生交流,发现一些从校门直接走向“机关门”的年轻干部,到岗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没能找准定位,也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68.78万平方公里(25.82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58%,分布于30个省、927个县,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生活,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处于初级阶段,稳定性较差。加上区域水资源矛盾突出,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仍然存在,防沙治沙还处于攻坚克难阶段。

  据媒体报道,这起暴力强拆事件造成1人死亡、10余人被殴打成重伤、6000余平方米商业楼被拆毁、多家公司办公楼被打砸抢劫、32辆高档轿车被打砸、一所孤儿院被拆为废墟、另有一家私人博物馆遭受破坏,总体损失超过亿元。

李文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